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18 20:17

  本文选题:水资源 + 可持续利用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24期


【摘要】: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s established from four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 , socio - economic system , population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型及应用研究”(13Q104)
【分类号】:TV2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洪贤;覃雪波;;黑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评价[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2 邹积君,刘志文,张小芬,臧克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3 刘引鸽;傅志军;;陕西省水资源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6期

4 冯蕾;马元杰;;强化水网工程蓄水能力建设 着力提高水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对德州市水网工程建设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3年02期

5 孙兰芳,姜璐;系统生物学:系统科学与生物体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峰;何俊仕;林秋;李崇;;鞍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盛周君;孙世群;倪小东;褚巍;;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黄江疆;;产权理论与南水北调运行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刘波;丁贤俊;姚红;;南通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5 刘晓璐;赵晓慎;习树峰;徐振国;;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张正良;刘展鹏;;我国水土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李晓春;汪顺生;韩宇平;张建龙;朱伟坤;;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8 郑姝卉;王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9 李振;郑姝卉;王鹏;;城市中水回用工艺及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10 吕军;;玛纳斯河水文特性及灌区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绍一;李建乐;李学通;;四川省涪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初探[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2 金海统;;水权究竟是什么?[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宋蕾;;世界主要国家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法律制度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蓝楠;;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的最新动态探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群;张和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永钦;傅春;;湖泊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探析[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丽;;浅述陕北水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下)[C];2007年

8 冷艳杰;杨培岭;;分质供水优水优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宗礼;杨贤远;冯起;;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绿洲生态安全关系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10 郭文献;夏自强;徐建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炜;水资源公允配置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邓履翔;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董书宁;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D];长安大学;2011年

8 孙爱华;三江平原稻作灌溉模式及水肥效应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雅;Fe~0-PRB修复地下水中铬铅复合污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宇;论水权交易和政府对水权交易的调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志东;调蓄水库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吴晓东;淄博市计划用水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银萍;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媛媛;夏都市水资源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于凤燕;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尹兴;长沙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嘉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测算模型及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灵周,李占斌,曹明明,李勉;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2 贾绍凤,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3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4 唐国平,李秀彬,刘燕华;全球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估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5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6 左其亭,吴泽宁,赵伟;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J];干旱区地理;2003年02期

7 王韩民,郭玮,程漱兰,王前进,徐德徽;国家生态安全:概念、评价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8 殷浩文;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程序[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11期

9 刘恒,耿雷华,陈晓燕;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10 王建生,徐子恺,姚建文;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指标[J];水利规划;1998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赫龙;梁红梅;潘英华;;沿海城市竞争力评价及资源环境约束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1769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1769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