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水资源适应对策影响分析与模拟

发布时间:2018-07-09 19:10

  本文选题:水资源适应对策 + 影响模拟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摘要】: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理论和气候变化对策研究都将脆弱性分析作为对策研究的一部分,并认为适应对策应该具有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水资源对策研究中主要关注适应对策实施的经济、环境等影响,而关于适应对策实施导致的区域系统脆弱性变化的分析较为缺乏。本文认为在研究水资源适应对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对策实施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具体影响和区域脆弱性的变化,将适应对策改善系统脆弱性的能力纳入对策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之中。因此,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水资源适应对策如何对区域系统脆弱性产生影响,然后构建了对策影响模拟模型,用于估测适应对策的具体影响和对区域系统脆弱性的改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考虑水资源适应对策的影响,可为提供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三类水资源适应对策,用江西省为实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每项适应对策的影响都具有多样性和传导性;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减少用水补贴和推动技术进步均能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从而通过减少水资源能开发利用对自然系统的压力、提高人类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综合缓解系统脆弱性。但不同对策具体影响有差异,各有不足之处,且由于区域系统和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靠单一对策迅速改善区域系统状态。因此,应该长期实施"节流"的水资源适应对策,重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综合使用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控制用水需求增长;同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通过提高人类适应能力,逐渐改善区域系统脆弱性,实现可持发展。
[Abstract]:The adapt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research on climate change countermeasures regard the vulnerability analysis as a part of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nd think that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ystem.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countermeasures mainly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effects of adapt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There is a lack of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regional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think that in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adaptation countermeasures,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regional changes cau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bring the abilit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ystem into the standard of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First, we qualitatively analyze how the water resources adaptation strategies affect the vulnerability of regional systems, and then construct a strategy impact simulation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adap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vulnerability of regional systems.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impact of water resources adaptation on policies can be considered to provide adaptiv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Design three types of water resources adapt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use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each adaptation strategy has diversity and conductivity. Improving the price of water resources, reducing water subsidies and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and control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reducing water resources, we can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pressure on the natural system,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human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mprehensively alleviate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ystem. However, different countermeasures have different specific effects and are inadequacies. And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gional system and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regional system can be quickly improved by a single strategy in the short term. Therefore, the "throttle" water resource adapt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a long time,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using economic means and technical means to promote water efficiency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ontrolling the growth of water demand, maintaining the growth of economic st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regional system gradually by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human beings. Vulner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编号:12&ZD214) 江西水利厅重大科技项目课题“鄱阳湖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编号:KT201102)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气候变化下我国水资源适应性政策选择及评估”(编号:CXLX11-046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编号:09YJC790125)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编号:BRA2012131)
【分类号】:TV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永元;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郭谁琼;黄贤金;;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综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3 李昌彦;王慧敏;佟金萍;李荣f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鄱阳湖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4 黄英娜,张巍,王学军;环境CGE模型中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估算与选择[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夏军;Thomas Tanner;任国玉;程晓陶;王金霞;王忠静;严茂超;刘晓洁;Ian Holman;;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4期

6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7 严冬;周建中;王修贵;;利用CGE模型评价水价改革的影响力——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8 刘秀丽;陈锡康;张红霞;李慧勇;;水资源影子价格计算和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9 潘家华;郑艳;;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涵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王勇;肖洪浪;邹松兵;李彩芝;任娟;陆明峰;;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张掖市水资源调控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品红;于杨;李梦军;王文彬;徐黎明;王晓艳;谢春华;;洞庭湖区淡水珍珠养殖环境经济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张济世,康尔泗,蓝永超,陈仁升,姚尽忠,蒲瑞丰,陈满祥;50 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3 刘七军;李锋瑞;;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J];冰川冻土;2010年06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7 黄英娜,郭振仁,张天柱,王学军;应用CGE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实施能源环境税政策的可行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2期

8 王京芳,刘丽丽,盛其杰;环境税的倍加红利效应及CGE模型对其的支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9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0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7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守煜;;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的可变模糊集途径[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冯婧;耿思敏;翁白莎;尹军;;变化环境下我国水问题发展新形势及综合应对策略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庆云;黄土丘陵区流域径流泥沙对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玉锋;人力资本、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南京大学;2011年

9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殷永元;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刘岚芳,王英;上调水价对用水影响有多大[J];北京统计;2000年12期

4 姚建,丁晶,艾南山;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5 刘健,陈星,彭恩志,周学东;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城市系统用电量变化趋势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6 邹君;谢小立;;亚热带丘岗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评估及其管理——以衡阳盆地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7 贾春宁,顾培亮,鲁德福,刘欣,王娜,张雅莉;论合理的水价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鹤;张平宇;程叶青;;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9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10 苏宝军;运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有效控制[J];地下水;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年

2 李佳澍;气候变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康宁;董增川;崔志清;;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8年03期

2 董四方;董增川;陈康宁;;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年04期

3 李凤霞;郭建平;;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6年06期

4 段顺琼;王静;冯少辉;李靖;韩素芳;;云南高原湖泊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9期

5 范_";庄立会;;丽江城市水资源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8年02期

6 邹君;王亚力;毛德华;;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7 胡胜祥;潘争伟;赵明;;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J];治淮;2011年07期

8 王明泉;张济世;程中山;;黑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9 ;水资源与调水问题[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3期

10 邹君;杨玉蓉;谢小立;;地表水资源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定量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莉;为西南城市“体检”[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张丽君;中国城市地质工作期待新发展[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3 水环;环渤海湾迎来新一轮环境地质调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孙晓明;对华北主要城市开展专题调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志国;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3 石林;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联合调度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美贞;丽江市城市水资源及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谭媛;RS和GIS支持下景区生态脆弱性研究及旅游资源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王勇;基于GIS对祁县东观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淼;黑龙江省鸡东县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少坤;基于GIS的水资源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于利涛;基于GIS的黄河三角州浅层地下淡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静;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雷静;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10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110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