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0 05:28

  本文选题:主成分分析 + 熵权法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新疆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为例,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 21.0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伊犁州直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时序方面的模型分析,同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分析得出:(1)伊犁州直在2003—2012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持续不断提高;(2)对伊犁州直土地集约利用贡献率高的因素依次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均农业产值、地均GDP、地均工业产值等。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trategy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Xinjiang, and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land resour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Based on SPSS21.0 statistical software, this paper takes the Xinjiang Y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SPSS21.0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paper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model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Yili Prefe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2003 to 2012,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Yili Prefectur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2)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intensive land use to Yili Prefecture is in tur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Ground average GDP, average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4XGL005) 新疆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BJL130)
【分类号】:F30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小风;黄贤金;陈逸;陈志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2 渠丽萍;张丽琴;胡伟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5期

3 曹银贵;周伟;王静;袁春;赵丽;;基于主成分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三峡库区耕地集约利用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5 温秀琴;汪应宏;陈晨;彭山桂;;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6 陈钶斯;;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6期

7 杨红梅;邱道持;张传华;黎邦华;;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富刚,郝晋珉,姜广辉,丁忠义,李新波,李涛;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田鑫;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提高途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洪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途径探索[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美丽;敖登高娃;赵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2 汪霖;蒲春玲;刘志有;黄晓东;潘丽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3 岳秋丽;刘传林;;基于PSR模型的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4 曹文慧;赵小风;黄贤金;金志丰;;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与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3期

5 朱志远;苗建军;崔玮;;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效率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3期

6 柯丽娜;刘亚楠;王权明;黄小露;钟鸣;;海域集约利用概念及其评价方法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05期

7 朱维臣;;土地集约利用相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16期

8 董肇宾;张艳兰;张真真;;基于GIS的山东省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年05期

9 樊鹏飞;郭椿阳;刘志丹;段朋辉;陈常优;梁流涛;;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10 李一鸣;张子叶;刘佳慧;全茗宇;;瘦客户端理念管理模式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应用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莹;明清西安城市功能结构及其用地规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立宁;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任静;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解萍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六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梦茵;淮阳古城保护与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初探[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梅;周子英;黄纯;李兰;;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长沙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2 袁开国;刘锬;王丽淑;;湖南省工业用地增长机制与途径[J];经济地理;2009年03期

3 李进涛;谭术魁;汪文雄;;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3期

4 陈丽红;石培基;郝方方;;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9年04期

5 宋戈;崔登攀;陈红霞;;有色金属资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6 吴郁玲;曲福田;周勇;;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02期

7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8 马涛;;产业规划: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及其经济机理分析——基于土地空间特性的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谭丹;黄贤金;胡初枝;姚丽;周峰;王黎明;;不同行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区域为例[J];江西科学;2008年06期

10 郑华玉;沈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发展中的深圳市为例(英文)[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必蓉;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漆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亮;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范民;广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马军成;GIS支持下的城市住宅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晓艳;成都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李婧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中;衡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李荆荆;潜江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秦江涛;;熵权理论在分销商选择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8年09期

2 任玉珑;刘焕;望玉丽;刘宁;;基于熵权法和支持向量机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9年14期

3 王国伟;闫丽;姚玉霞;;基于熵权法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08期

4 郭永成;李建林;;基于熵权的评标模型在电建工程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2期

5 张星;张春桂;陈惠;吴菊薪;;熵权理论在定量评价农业气象综合灾情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年11期

6 赵国党;;基于熵权理论的我国区域研发实力的考量[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7 许学国;;基于熵权的组织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8 周荣喜;范福云;何大义;邱菀华;;多属性群决策中基于数据稳定性与主观偏好的综合熵权法[J];控制与决策;2012年08期

9 罗良清,王静;熵权法在企业统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年06期

10 黄立伟;贺正楚;;基于熵权分析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决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雅;;从熵权角度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张美恋;;熵权法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贵仓;樊新生;;基于熵权法的河南省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基于熵权理论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蕊;陕西省干旱脆弱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罗书明;基于粗糙集与熵权的房地产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徐晓强;基于熵权法的A项目质量管理评价[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5 胡晓文;基于熵权法的桥群状态评估与养护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保雪;基于DEMATEL-熵权法云南多维贫困指标的权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张玮炜;基于熵权的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陈嘉铂;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刘晨熙;基于成本控制的预制节段梁生产运输方案决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10 曾卉洁;太电8号机DCS系统改造项目方案选择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2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112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