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破解
本文选题:循环经济 + 资源型地区 ; 参考:《经济问题》2014年05期
【摘要】: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应从本地区资源丰裕的比较优势出发,充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及其伴生资源,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破解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应着眼于地区经济特点,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机制,明晰政府角色,研发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倡导绿色消费。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resource-based area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abundant resources, make full and efficient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ir associated resources, and take the road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resource-based area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y, establish market-oriented mechanism of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ain industry, clarif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develop the supporting technology of circular economy. Advocate green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分类号】:F205;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君韬;;资源型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以内蒙古为例[J];北方经济;2012年07期
2 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10期
3 诸大建;钱斌华;;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4 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年09期
5 陈新风;赵平利;;山西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评估研究[J];经济问题;2012年10期
6 齐建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人类呼唤提升生命力的第四次技术革命[J];经济纵横;2013年01期
7 帖征;袁卫民;;资源型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8 邓佑先;;资源型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9 冯之浚;;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8期
10 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利民;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生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王媛媛;;发展循环经济——环巢湖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3 李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沈大刚;刘超;;“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5 黄国清;刘彩云;王博;;江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定位和主要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6 姚进一;;循环经济在城市和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7 高标;;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8 汪友结,张建新,黄贤金,赖力,章波;区域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规划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蒋婉莹;;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毛锋,肖劲松,毛凤霞;循环经济与“双剩余”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鲍健强;陈明;;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明;;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立市战略的结合——以衢州为例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宋宏强;;发展大农业大循环经济[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罗平;尚晓慧;;系统思维下的循环经济之路探析——以燃煤发电为例[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英;张才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8 马江;;我国塑料加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9 秦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关系及循环经济立法初探[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徐辉;张大伟;;政府在循环经济法制化过程中的作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张金环;产业层面循环林业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田昕加;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蔡俊年;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飞;抚顺矿业集团油母页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吴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雯;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仲小瑾;循环农业模式设计与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明晓;昆明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黄丹弘;云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宋冰雪;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绿色会展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石书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科;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戴相朝;;人力资本投资、内生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3 赵丛敏;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倩,邹欣庆,葛晨东,李海宁;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5 张志军;;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J];产权导刊;2011年01期
6 胡生全;;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万盛区为模本[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6期
7 余斌;陈秋贵;;论主动式产业转移及相关政策建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贾晓晴;赵奎涛;胡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盘锦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9 赵亚凡,宋明大;循环经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10 王根芳;沈昊驹;;探寻内生增长之路——内生增长理论评述[J];当代经济;2007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师秋娟;新形势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孙飞;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晓亮;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玮;霍海燕;;制约我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分析——以包钢稀土高科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2 宿俊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J];发展;2008年04期
3 ;“城市矿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本——左铁镛院士谈资源节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道[J];华东科技;2010年07期
4 李章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攀枝花[J];四川改革;2006年10期
5 朱继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2期
6 ;发挥技术优势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让废弃资源为津门造福[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年06期
7 王爱珍;;我国水资源领域实现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西部资源;2007年04期
8 ;费维扬:关于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4期
9 江伟钰;论我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立法与全球贸易[J];科技与法律;2003年02期
10 陈勇;循环经济立法中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经济;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2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宇;;用法制手段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苑广睿;;调控奖励并举 推动循环经济[A];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四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淋;;如何完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国家发改委:六部委启动循环经济试点缓解能源紧缺[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7 宋丰产;徐伟;张蕾;;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周燕;王军;周震峰;岳思羽;;循环经济文化内涵与建设[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9 刘维;;我国循环经济的制度现状检视和创新路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陈克复;;循环经济与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实践[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玉宏;柴达木抓住新机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N];经济日报;2010年
2 周宏春;循环经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源环境矛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刘纪生 通讯员王继武;整合资源 开拓创新[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周宇;鼓励资源循环利用企业IPO再融资[N];证券时报;2010年
5 李艳岩;循环经济呼唤法制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李维雄 王翌;高效利用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N];中国建材报;2009年
7 李剑;让人与自然在循环经济中握手[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通讯员 李奎 代海林 本报记者 王建东;打造再生资源基地 引领发展循环经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9 记者 王新伟 实习生 吴秉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N];经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叶倩;铜陵有色循环经济从试点到示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同玉;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蒋佐斌;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时永明;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高昂;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与流动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袁俊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韩广;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陈卫;水资源循环经济配置与核算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瑞贤;我国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洁;KM资源有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卢秋霞;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京;我国循环经济产业战略对策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杨永华;资源生产率理论与应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杨飞;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常慧;矿产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雷阵;贵阳市城市水环境规划与污水资源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白骥平;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张静波;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安玉;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112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11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