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南岸滨海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20:05
【摘要】: 莱州湾南岸滨海地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卤水矿区。该沿岸地区在第四纪地质时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卤水矿资源,近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利用卤水提取溴素的高额利润极大刺激了卤水的开采,现已达到了强度掠夺式开采的状态,地下卤水水位迅速下降,卤水资源面临快速枯竭的威胁。卤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海岸带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对沿海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卤水开采导致了滨海天然滩涂湿地大面积消失,原有的天然泥质海岸的滨海滩涂湿地被大面积贮存提溴后的卤水的人工盐池所替代,天然滩涂湿地景观面貌全非,原来的粉沙-泥质滩涂海岸发育过程发生改变,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剧烈;滨海咸水区咸水水位下降,使得区内原有的盐碱荒地趋向旱化与沙化发展,盐生草甸植被不断退化;同时,由于咸水区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咸水向南侧内陆平原入侵的水头压力减小,水动力衰退使得咸水入侵向南发展受到了抑制。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结合前人相关工作的成果资料的研究,探讨了莱州湾南岸卤水资源的成因和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卤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资源开发对区域地下水、土壤盐分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研究区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岸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三种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初步确定卤水合理的开发量。最后本文针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4部分: 1.地下卤水矿层的资源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该区地下卤水的空间分布由海向陆可分为近岸低浓度带、中间高浓度带和远岸低浓度带三部分,垂直方向上分为浅层潜卤水层和3~4个承压卤水层。通过前人关于海水蒸发和冰冻试验分析的数据,初步得出莱州湾南岸滨海相第四纪地下卤水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下渗富集和埋藏变质等过程所形成的结论。卤水资源总量为:区内≥7°Be′地下卤水控制的资源量为43.50×108m3,区内5~7°Be′地下卤水推断的资源量为16.42×108m3。 2.当前卤水资源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卤水资源开发尚缺乏统一的管理,卤水开采过热,无证、无序过度开采现象严重;卤水溴素资源开发过度;盐溴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没有形成盐溴联产和循环开发模式,卤水资源浪费严重;提溴后的卤水空排对沿海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盐业及盐化工企业集中排污对潮间带湿地的影响特别明显。 3.卤水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卤水资源开发造成地下水水位和浓度持续不断下降;滨海地区土壤盐分的持续减少;贮存提溴后的卤水的人工盐池-滨海滩涂湿地景观的显著变化,造成湿地生态群落的逆向演变和海滩的后退。 4.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内卤水资源开采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状态进行了评价,并设计三种不同开发模式,并在不同情境下对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效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卤水合理开采量。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对策:调控溴素生产,控制卤水开采量;提高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率;加强海岸带管理,保护滩涂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平衡。 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的研究可为我省沿海盐业与盐化工业的科学发展、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科学调度、合理规划提供借鉴;可对全国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46
【图文】:
莱州湾南岸滨海卤水分布区遥感影像图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本文编号:2740114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746
【图文】:
莱州湾南岸滨海卤水分布区遥感影像图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姜雪芹;山东海化集团卤水综合利用概况[J];纯碱工业;2000年05期
3 谢钰敏,魏晓平,付兴方;自然资源价值的深入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4 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5 张祖陆,聂晓红,刘恩峰,辛良杰;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6 陈爱光 ,徐绍利;山东潍北沿海卤水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J];北京地质学院学报;1959年01期
7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8 韩有松;吴洪发;;莱州湾滨海平原地下卤水成因初探[J];地质论评;1982年02期
9 陈云卿;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利用的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8期
10 刘恩峰,张祖陆,沈吉,杨丽原;晚更新世以来潍河古河道沉积及其对现代咸水入侵的控制[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740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4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