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环境约束下人力资本驱动经济低碳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1:13
【摘要】:实施低碳转型发展战略,长远来看是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从当前来看则是减缓化石能源依赖、协同降低污染的必然选择。就紧迫性而言,低碳转型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意义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面临越来越大的转型压力,人力资本驱动低碳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低碳转型是当前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态势下不得不实施的快速经济调整,是低碳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是实现低碳经济形态的发展路径和手段。低碳转型的最终目标是碳排放可控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发展要求可以概括为低碳、节能、绿色。本文认为低碳转型可定义为:以可持续增长为目标和前提,实现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经济转型过程。人力资本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结合使得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源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增长模型为低碳转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工具。本文通过改进索洛模型、扩展内生增长模型、推导碳生产率决定方程,探讨了人力资本与低碳转型的内在理论联系。基于低碳、节能、绿色三个低碳转型发展要求,本文设定依次递进的三个低碳转型指标,展开丰富的实证研究:第一是碳生产率,将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低碳要求统一在一个指标内;第二是低碳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涵盖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低碳、节能两个发展要求;第三是低碳约束下的绿色经济绩效,涵盖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低碳、节能、绿色三个发展要求。人力资本与低碳转型存在密切理论联系。首先,人力资本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动力,人力资本提升越快、积累效率越高均衡增长率就越高;其次,人力资本积累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途径。资源投入与人力资本最优增长率的关系表明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可以降低资源需求的增速,从而缓解可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再次,人力资本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推导碳生产率决定方程发现,人力资本通过多种渠道对碳生产率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可以提升教育人力资本对碳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干中学”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知识积累效率的提高同样可以促进碳生产率增长,“干中学”效应还可以扩大物质资本积累对于碳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本文对碳生产率、全要素能源效率、绿色经济绩效三个低碳转型指标展开实证研究。检验人力资本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助于碳生产率增长,不过其贡献程度还较小,可能与人力资本所依附的劳动投入相对份额的降低有关;“干中学”未如理论预期产生对碳生产率增长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干中学”所带来的技能和知识积累与低碳转型发展要求并不一致有关。本文运用SBM模型测算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和绿色经济绩效,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效应尚未显现,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绿色经济绩效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人力资本结构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均是环境规制推动绿色经济绩效提升,即“波特假说”成立的门槛条件,近年来我国越过人力资本门槛的省份正在逐渐增多。此外,本文实证研究除着重探讨人力资本对低碳转型的影响外,还兼对“清洁能源不清洁”、“资源诅咒”、“波特假说”等与低碳转型紧密相关的经典问题进行了验证:非化石能源对于碳生产率的改善效应已经显现,但一定程度上存在“清洁能源不清洁”问题:能源开发并未显著抑制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至少说明省级层面能源效率视角下的“资源诅咒”未能得到证据支持;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越过一定人力资本门槛后促进作用变得显著,表明“波特假说”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敦富;;《区域人力资本研究》评述[J];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健;;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众科技;2006年07期

3 肖丽雅;杨东;金涛;;人力资本财务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36期

4 周艳;;论人力资本的内涵与分类[J];科技广场;2007年02期

5 张古鹏;姜学民;任龙;;人力资本模型综述——基于国内学者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6 谌飞龙;吴群;;伪人力资本的防范与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转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0期

7 别传武;人力资本的回顾与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1期

8 王萍;;人力资本: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8期

9 兰玉杰 ,陈晓剑;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及其性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10 樊睿萍;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配置[J];山西科技;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江苏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张永yN;人力资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何农;比利时投诉德国“人力资本倾销”[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宁彬;人力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周崔军;股东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几个法律问题剖析[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7 赵昌峰;算算饭店的饭店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人民大学 王磊 刘红灿;浅议人力资本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哲雯;人力资本引来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启昌;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视角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施雯;基于人力资本差异视角的农户福利测度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金涛;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荣杰;资源环境约束下人力资本驱动经济低碳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婷婷;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胡伟清;无形人力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9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陕西人力资本筹集机制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永;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之歆;基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人力资本维护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宫真真;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崔诗禹;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辽宁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乃达;浙江固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葛寅;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80后”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婷;我国中小企的招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0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60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