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生态用水量计算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发布时间:2020-07-18 20:11
【摘要】:水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利用的不均衡性。城市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有限的水资源优先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导致了生态用水的缺失。进而造成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的萎缩、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碱化、退化。因此,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重视生态用水规划,保障生态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植被、湿地分布,水土流失,水环境质量、气象等状况为背景资料,对植被生态用水计算的Hargreaves模型进行了参数修正,进而计算了2010年哈尔滨市生态用水量。在此基础上,依据哈尔滨市中远期规划,预测2020年、2030年的生态需水量,同时提出保障生态用水的措施和水资源配置方案。 Hargreaves模型修正和生态用水核算结果表明:修正的Hargreaves模型更适用于哈尔滨市植被生态用水的核算;2010年哈尔滨市最低生态用水量为58.882×108m3。非冬季生态用水量占全年生态用水量的73.96%,冬季生态用水量占26.04%。全年生态用水中,河道最小生态用水最大,占生态用水总量的64%;其次是城郊水土保持用水、湿地生态用水,分别占生态用水总量的13%、11%;自然植被用水占生态用水总量的6%;城市绿化与环境卫生最小生态用水,占生态用水总量的5%;最小的生态用水为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的生态用水,所占比例为1%。通过分析核算得到哈尔滨市实际年生态用水比理论生态用水缺少约18.184×108t,说明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已不容乐观 生态需水预测结果为:2020年和2030年,哈尔滨市预测生态需水量分别为82.694×108t和113.305×108t。分析从2010年到2030年,哈尔滨市生态用(需)水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的生态用(需)水量不断下降外,其余各类型生态用(需)水量均在增加。说明在实现哈尔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需要大量的生态用水保障。进而,从水资源规划、节水管理、污水治理、合理开发新水源四方面提出了生态用水保障措施。根据目前哈尔滨水资源现状开发和利用情况,设计了水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V213.4
【图文】: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表 2-2 不同土壤类型的数量排序及主要分布区域数量次序土壤类型特征 主要分布区域1 黑土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2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3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4砂土及沼泽土适于发展渔业、牧业。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
图 2-3 CASS 工艺流程及中水回用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污水提升泵房曝气沉砂池鼓风机房回流泵房污泥脱水间栅渣外运 砂外运泥饼外运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段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出水混合液回流(50%~100%)污泥回流(50%~100%)图 2-4 A2/O 工艺流程2.6 本章小结
本文编号:2761372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V213.4
【图文】: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表 2-2 不同土壤类型的数量排序及主要分布区域数量次序土壤类型特征 主要分布区域1 黑土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2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3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4砂土及沼泽土适于发展渔业、牧业。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
图 2-3 CASS 工艺流程及中水回用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污水提升泵房曝气沉砂池鼓风机房回流泵房污泥脱水间栅渣外运 砂外运泥饼外运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段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出水混合液回流(50%~100%)污泥回流(50%~100%)图 2-4 A2/O 工艺流程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蓉;李嘉;李克锋;芮建良;;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需水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2 陈浩;郝芳华;欧阳威;王雪蕾;杨胜天;;成都平原毗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3 裴青,张焱,刘玉秀,孟令尧,张丽珍,穆仲义;河北省生态环境用水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4 李晓军,李取生;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确定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5 王玉娟;杨胜天;刘昌明;戴东;郑东海;曾红娟;;植被生态用水结构及绿水资源消耗效用——以黄河三门峡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6 贾宝全,许英勤;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8年02期
7 赵永,蔡焕杰,王健,张振华;Hargreaves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公式经验系数的确定[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4期
8 纪永福;俄有浩;杨自辉;安富博;;民勤盆地生态功能类型区划分与生态用水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8年01期
9 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胡廷兰;杨志峰;;林地生态用水亏缺的经济损失估算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761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6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