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22:39
【摘要】:耕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耕地可持续利用是国民经济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用地增多,各项建设用地剧增,造成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进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合理利用有限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随着垦区人地矛盾的尖锐化,耕地资源利用情况日益下滑,本文从调查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的现状出发,基于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基本理论,通过分析与耕地利用有关的各方面因素,结合所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数据,从耕地生产性,耕地稳定性,耕地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五个方面,最终选取了20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时段为2005~2009年。选择和运用了改进的熵值法对垦区的耕地可持续利用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分别对近五年黑龙江省垦区的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定,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成果: (1)构建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强调反映耕地生产性,耕地稳定性,耕地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的水平指标,建立了包含5类20项具体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2)运用改进的熵值法进行评价具有客观准确性。通过确定各指标权重,将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量化后,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计算结果表明:2005-2009年5年间,黑龙江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值由0.279下降到0.072,下降了将近4倍。从2005年开始,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性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了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情况有待改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在降低。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制约着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公顷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总量变化等与耕地可持续利用都有较强的相关性。 (3)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针对黑龙江省垦区实际情况,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依靠科技手段,加速提升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具体建议如下:加强耕地管理,保证科学发展用地需求,强化耕地执法监察,实施耕地生态管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的生态建设,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3.211;F224
本文编号:2786209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3.21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曦,刘耀林,何国松;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北咸宁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2 章鸣,叶艳妹;杭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4期
3 张广翠;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J];人口学刊;2005年01期
4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5 陈百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6 许月卿;区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河北省黑龙港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7 张凤荣,薛永森,鞠正山,曾磊;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1998年05期
8 杜新波,孙习稳;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探讨——兼论耕地资源价值[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9 杜清运,龚丽芳;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5期
10 蒙吉军,傅在毅;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2 梅昀;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6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8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