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兼攀西地区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7 09:01
【摘要】: 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两种基本反馈循环:土地持续利用→土地产出提高→产品供需缺口缩小→生态脆弱度下降→土地持续利用;土地不持续利用→土地产出下降(短期内可能提高)→产品供需缺口扩大(短期内可能减小)→生态脆弱度上升→土地不可持续利用。反馈循环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发展方向。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涵义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SLUS)为一负反馈系统,人类利用土地的行为应遵循负反馈机制的要求。本文建立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控制点与调控方式,并以概念模型为基础,对攀西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EVIEW及DPS等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各类用地与其驱动因子间的数量关系,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发展态势;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DYNAMO)建立攀西地区SLUS数量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其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的参数,设计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并对攀西地区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301.2
【图文】:
总面积约为5324831公顷,约占该州土地总面积的88.427%。农用地中,林地与牧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二者合计达78.1%,而耕地、园地和水域所占比例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总体结构特征(图4一1)。非农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等两类,总面积为80941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70%,交通用地占30%。口耕地圈林地口园地口牧草地.水域图4一1农用地结构(2001年)(2)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突出。城镇、交通、水利用地偏少,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2001年与四川省平均水平相比,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城镇用地低28.1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交通用地低40.2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水利设施用地低44.6个百分点。交通用地偏少,公路等级低,路面窄
本文编号:2795110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301.2
【图文】:
总面积约为5324831公顷,约占该州土地总面积的88.427%。农用地中,林地与牧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二者合计达78.1%,而耕地、园地和水域所占比例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总体结构特征(图4一1)。非农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等两类,总面积为80941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70%,交通用地占30%。口耕地圈林地口园地口牧草地.水域图4一1农用地结构(2001年)(2)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突出。城镇、交通、水利用地偏少,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2001年与四川省平均水平相比,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城镇用地低28.1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交通用地低40.2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水利设施用地低44.6个百分点。交通用地偏少,公路等级低,路面窄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光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5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9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