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3 15:41
   当前,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全社会对水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严重,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频频出现问题,其已严重影响到流域内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论文就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经济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探讨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的系统、详细的调查,提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原则及思路,综合分析流域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确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标。 (2)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指出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包括:水污染严重、水环境压力大、生态问题、时空分布不均、水权分配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应付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经济分析。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3)根据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并结合水权、水市场、水价的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解决松花江流域的问题必须从这三方面下手。 (4)运用层次分析、博弈论等方法在研究松花江流域水权、水价、水市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水资源准市场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并提出了流域水权分配的实现途径,及如何建立“准市场”。 (5)提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策略。强调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建立流域“准市场”、建立节水型社会。并对政府应如何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政策性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对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权、水价、水市场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准市场”是实现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且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最后,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扼要总结,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TV213.9
【部分图文】:

分布图,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平原区


图3一1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圈圈2005年.200啤口多年平均均图3一2行政分区净流量分布图(4)地下水资源量2005年松花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47734亿时,其中山丘区为239.13亿耐,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5%;平原区为252.5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3.6%;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4.3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12.1%。娜娜娜一”翻 翻:一“书‘ ;}}}讲犷--二--一:一牲哪称粼一找下一:军擎一~---日日日}肇 肇 }}}l料 }}}日日日一_…:麟麟:一:__一 :111I戮__________~、___介一____一_一__一 }}}卜卜洲烈欢,~眨父坚 111图3一3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图

分布图,净流量,分布图,地下水资源量


491.9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2.9%;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320.9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3.3%。图3一1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圈圈2005年.200啤口多年平均均图3一2行政分区净流量分布图(4)地下水资源量2005年松花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47734亿时,其中山丘区为239.13亿耐,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5%;平原区为252.5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3.6%;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4.3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12.1%。娜娜娜一”翻 翻:一“书‘ ;}}}讲犷--二--一:一牲哪称粼一找下一:军擎一~---日日日}肇 肇 }}}l料 }}}日日日一_…:麟麟:一:__一 :111I戮__________~、___介一____一_一__一 }}}卜卜洲烈欢,~眨父坚 111图3一3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图

分布图,地下水资源量,流域分区,分布图


491.9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2.9%;内蒙古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320.9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3.3%。图3一1行政分区降水量分布图圈圈2005年.200啤口多年平均均图3一2行政分区净流量分布图(4)地下水资源量2005年松花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47734亿时,其中山丘区为239.13亿耐,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5%;平原区为252.5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3.6%;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4.3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12.1%。娜娜娜一”翻 翻:一“书‘ ;}}}讲犷--二--一:一牲哪称粼一找下一:军擎一~---日日日}肇 肇 }}}l料 }}}日日日一_…:麟麟:一:__一 :111I戮__________~、___介一____一_一__一 }}}卜卜洲烈欢,~眨父坚 111图3一3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俊华;薛冰;;三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3期

2 牛生海;葛贵;;强化水资源管理 服务循环经济发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4期

3 王振艳;陈增松;鲍林林;郭琳;黄金果;;新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3期

4 刘剑;;水资源管理与持续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5 张家团;孙远斌;;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及管理探讨[J];中国水利;2011年13期

6 潘淑萍;屈国栋;夏新华;庞晓露;;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金华市人口和城市化进程预测[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7 金磊;王岩;;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8 杨熙颖;杨文超;;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内蒙古水利;2011年03期

9 张古忍;余俊锋;吴光国;刘昕;;冬虫夏草发生的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11年14期

10 ;第5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通知[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福建省参加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协作组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静静;刘广喜;张奇;;保护水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3 李光军;范丽;;清洁生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金晶悦;刘圣金;董雨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刘梅冰;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6 张拓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宁波实践与探索[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7 卓飞豹;陈兴伟;;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密切值法评价[A];科学规划与用水安全——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恒武;段修宇;王化敏;孔祥德;;薛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辛玉琛;;论吉林省水资源管理体制及改革方向[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文顺;张军营;吴玉伟;;博兴县水资源调度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资源处 杨小波;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水战略方针[N];中国水利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文志辉;科学认识 找准症结[N];吐鲁番报(汉);2009年

3 记者王孟鹤;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7%[N];平顶山日报;2011年

4 记者 焦磊立;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N];张家口日报;2011年

5 记者 次旦卓嘎;促进冬虫夏草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程锡景;开源节流 从严治水 努力实现晋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N];晋中日报;2010年

7 张如月;珍惜每一滴水[N];钦州日报;2010年

8 侯亚东;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见习记者 杨世朋;人均水资源量逼近“红线”[N];温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学儒 通讯员 杨华;为民生而务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丽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柏文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清华大学;2009年

3 李贻学;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郭瑜;水资源与防洪系统工程模糊集理论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曦;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黄永东;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增文;寿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孙明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谭乐彦;山东半岛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保障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陈震冰;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王银平;天津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英;吉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钟蕾;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陈黎;苏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芹;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朱秀清;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1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11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