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rlet小波的北安市农业气候资源周期变化及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9 08:37
根据黑龙江省北安国家基本气象站、农场气象站、区域气象站1959—2019年各项气象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分析,采用一元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拟合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对北安市近61年影响作物生长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1年北安市作物生长季气温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北安市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以每10年70(℃·d)的幅度缓慢上升,2000年以来处于较高水平,积温上升使热量资源表现出总体增加趋势。降水量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小波分析生长季各月及季总降水量表现出周期变化。日照时数呈现周期变化的特点,线性趋势略呈减少。初霜日变化趋势是逐年延后,终霜日变化趋势是逐年提前,无霜期天数呈现周期变化,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959—2019年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及各月日照时数变化
对北安市近61年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拟合,从图2可以看出,近61年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各月气温变化趋势明显,一元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拟合趋势一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5月升温趋势大于其他月份,气候倾向率以0.42℃/10年的幅度缓慢上升,2017—2019年的6、8月受降水量偏多影响气温偏低,6月气候倾向率低于5月,8月气候倾向率低于7、9月。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以0.39℃/10年的幅度缓慢上升。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各月气温虽然均呈上升趋势但各阶段变化幅度不同,20世纪60年代初期气温呈现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变化比较平缓,比多年平均值偏低,1991—1999年增温最为显著,达1.4℃/10年,自2000年以来作物生长季气温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温度升高,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也逐年提前,一般在4月上旬,最早出现在3月22日,最晚出现在4月26日。气温5℃以上是作物生长期始期,大田等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北安市稳定通过5℃界限温度为5月3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最晚出现在5月11日。稳定通过5℃界限气温终日为9月27日。2.3≥10℃积温变化特征
北安市稳定通过0、5、10℃日期(表2)均呈现西部早于东部、南部早于北部的趋势,南北差异明显。如图3所示,北安市积温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0℃积温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800(℃·d)以上,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500(℃·d)以上;≥10℃积温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400(℃·d)以上,北部种植区近60年平均为2 340(℃·d)[5]。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日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终日呈现逐年延后的趋势,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数呈现增加的趋势。由图4可以看出,近61年来北安市积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具有明显的高低年份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水平检验),有2个峰值、6个低谷,1970年和2000年为2个峰值,1964、1978、1992、1995、1997、2007年为低谷,1963—1989年积温变化平缓,1992—1999年维持在较低水平,自2000年以来积温维持在较高水平。积温历史最低值为1 830.4(℃·d),最高值为2 894.5(℃·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安市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徐文龙,王丽新,李西磊,程思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2]黑龙江流域气温突变诊断及极值重现期分析[J]. 鄢波,夏自强,黄峰,郭利丹,张潇.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0)
[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J]. 李阔,何霄嘉,许吟隆,郑大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4]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赵俊芳,穆佳,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影响[J]. 赵锦,杨晓光,刘志娟,吕硕,王静,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6)
[6]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J].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王潇潇,韦潇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7]近50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分析[J]. 方丽娟,陈莉,覃雪,万琳琳.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3)
[8]基于小波分析的西安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J]. 邱海军,曹明明,曾彬. 中国农业气象. 2011(01)
[9]北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徐文龙,南极月,冷宏杰,宋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10]1961年至2007年中国日照的演变及其关键气候特征[J]. 赵东,罗勇,高歌,祝昌汉,申彦波. 资源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025369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959—2019年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及各月日照时数变化
对北安市近61年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进行一元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拟合,从图2可以看出,近61年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各月气温变化趋势明显,一元线性拟合和二次多项式拟合趋势一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5月升温趋势大于其他月份,气候倾向率以0.42℃/10年的幅度缓慢上升,2017—2019年的6、8月受降水量偏多影响气温偏低,6月气候倾向率低于5月,8月气候倾向率低于7、9月。作物生长季气温变化气候倾向率以0.39℃/10年的幅度缓慢上升。北安市作物生长季各月气温虽然均呈上升趋势但各阶段变化幅度不同,20世纪60年代初期气温呈现下降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变化比较平缓,比多年平均值偏低,1991—1999年增温最为显著,达1.4℃/10年,自2000年以来作物生长季气温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温度升高,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也逐年提前,一般在4月上旬,最早出现在3月22日,最晚出现在4月26日。气温5℃以上是作物生长期始期,大田等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北安市稳定通过5℃界限温度为5月3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最晚出现在5月11日。稳定通过5℃界限气温终日为9月27日。2.3≥10℃积温变化特征
北安市稳定通过0、5、10℃日期(表2)均呈现西部早于东部、南部早于北部的趋势,南北差异明显。如图3所示,北安市积温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0℃积温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800(℃·d)以上,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500(℃·d)以上;≥10℃积温南部种植区一般可达2 400(℃·d)以上,北部种植区近60年平均为2 340(℃·d)[5]。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日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终日呈现逐年延后的趋势,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数呈现增加的趋势。由图4可以看出,近61年来北安市积温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具有明显的高低年份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水平检验),有2个峰值、6个低谷,1970年和2000年为2个峰值,1964、1978、1992、1995、1997、2007年为低谷,1963—1989年积温变化平缓,1992—1999年维持在较低水平,自2000年以来积温维持在较高水平。积温历史最低值为1 830.4(℃·d),最高值为2 894.5(℃·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安市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徐文龙,王丽新,李西磊,程思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9)
[2]黑龙江流域气温突变诊断及极值重现期分析[J]. 鄢波,夏自强,黄峰,郭利丹,张潇.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0)
[3]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J]. 李阔,何霄嘉,许吟隆,郑大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4]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赵俊芳,穆佳,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的可能影响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影响[J]. 赵锦,杨晓光,刘志娟,吕硕,王静,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6)
[6]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J]. 胡琦,潘学标,邵长秀,张丹,王潇潇,韦潇宇.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2)
[7]近50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分析[J]. 方丽娟,陈莉,覃雪,万琳琳.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3)
[8]基于小波分析的西安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J]. 邱海军,曹明明,曾彬. 中国农业气象. 2011(01)
[9]北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徐文龙,南极月,冷宏杰,宋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10]1961年至2007年中国日照的演变及其关键气候特征[J]. 赵东,罗勇,高歌,祝昌汉,申彦波. 资源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025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02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