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抗菌肽Phe 11 -protonectin识别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革兰氏阳性菌

发布时间:2025-05-04 18:05
  致病菌是一类能感染生物体使其产生疾病的微生物。它们传播和繁殖迅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诸多危害,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致病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以食源性感染为主,而在发达国家则主要表现为合并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是临床上典型的致病菌,可引发人类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开发简单快速,灵敏有效的革兰氏阳性菌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抗菌肽Phe11-protonectin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识别作用,结合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分析法建立了两种检测革兰氏阳性菌的新方法。(1)基于抗菌肽Phe11-protonectin功能化磁性微球的生物发光法检测革兰氏阳性菌活菌总量基于抗菌肽Phe11-protonectin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识别作用,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发光分析法,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检测。Phe11-protonectin是基于天然阳离子广谱抗菌肽protonectin设计改造的新型抗菌肽,它的选择性较前体肽大大改善,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符号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致病菌及其危害
    1.2 致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传统方法
        1.2.2 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2.3 基于免疫学的方法
        1.2.4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1.3 化学发光分析法概述及其应用
        1.3.1 化学发光分析法
        1.3.2 生物发光分析法
        1.3.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1.4 抗菌肽的性质及其应用
        1.4.1 抗菌肽的性质和结构
        1.4.2 抗菌肽与细菌的作用机制
        1.4.3 抗菌肽在细菌检测方面的应用
    1.5 磁性微球的性质及其应用
    1.6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2章 基于抗菌肽Phe11-protonectin功能化磁性微球的生物发光法检测革兰氏阳性菌活菌总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细菌培养和计数
        2.2.4 Phe11-protonectin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2.2.5 FITC-phe-Prt的制备
        2.2.6 MBs-phe-Prt的制备
        2.2.7 细菌的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成像
        2.2.8 MBs-phe-Prt捕获细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2.2.9 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检测
    2.3 生物发光法检测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原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he11-protonectin的抗菌活性验证
        2.4.2 Phe11-protonectin与革兰氏阳性菌的结合作用分析
        2.4.3 检测条件的优化
        2.4.4 方法的选择性分析
        2.4.5 革兰氏阳性菌活菌的检测
        2.4.6 方法的稳定性分析
        2.4.7 实际样品的检测
    2.5 结论
第3章 基于抗菌肽Phe11-protonectin与免疫球蛋白G双位点识别作用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细菌培养和计数
        3.2.4 FITC-phe-Prt和 RBITC-IgG的制备
        3.2.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成像
        3.2.6 ALP-phe-Prt的制备
        3.2.7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3.3 双位点识别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原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金黄色葡萄球菌夹心复合物的荧光显微镜表征
        3.4.2 检测条件的优化
        3.4.3 方法的选择性分析
        3.4.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3.4.5 实际样品的检测
    3.5 结论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一览表



本文编号:4042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4042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