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寨苗族村仪式生活中的礼物流动与社会建构
发布时间:2017-10-10 22:01
本文关键词:老刘寨苗族村仪式生活中的礼物流动与社会建构
【摘要】:如果我们把仪式的本质视为社会关系的象征性表达的话,那么,仪式便可以被定义为围绕社会关系展开的,指向特定资源控制与配置的象征性运作与强化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边境老刘寨苗族村的出生礼、婚礼、丧礼等人生重大礼仪中社会关系脉络的梳理,分析其间围绕血亲、姻亲及非亲属关系等不同层级间礼物流动的方式、路径与特征。其间不仅探析实物形态的礼物流通,还包括不同社会层面间劳动力、情感、权力等方面的交换,以及人与超自然力量的象征性交换。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仪式生活中的礼物流动是与苗族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经济因素等密切相关的。可见,当地不同类别的仪式对应于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群体,并表达着相应范围的各类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源的内部共享与对外排斥。其间交织了涉及人们生活历史背景、社会结构、身份地位等方面的交换,是包容了权力、荣誉、义务、象征、情感等多种成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存在,表达了交换者之间团结互助、相互信赖的社会联结。进而,正是借助于以仪式为代表的传统交换网络的构建,才实现了当地共同体内部社会资源的再生产与再分配,以及社会关系的持续整合。基于此,我们对于仪式中的礼物交换更应看到其整体性和复杂性,把它作为与当地社会相关联的系统存在。因此,仪式不应只是局限于一种文化象征的阐释,更应通过其间礼物及相关权利、责任与情感的流通,来看到它所发挥的调控、规制当地的社会秩序,发挥均衡、整合、协调共同体的作用。
【关键词】:仪式系统 礼物流动 社会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言6-11
- 一、仪式中的礼物流动6-7
- 二、礼物流动与社会关系建构7-9
- 三、仪式与社会生活中的互惠交换与社会建构9-11
- 第一章 老刘寨苗族的社会历程与仪式形态11-20
- 一、老刘寨苗族迁徙历史与形成溯源11-13
- 二、老刘寨苗族总体情况概述13-17
- 三、老刘寨苗族社会结构与仪式系统17-20
- 第二章 出生礼中的互惠关系与社会基础20-30
- 一、仪式结构呈现与互惠交换层次20-23
- 二、符号象征交换与父系家族基点23-25
- 三、礼物赠予交换与姻亲关系强化25-27
- 四、交换范围拓展与社会关系扩展27-30
- 第三章 围绕姻亲关系展开的礼物流动及其社会关联30-37
- 一、婚礼中的交换行为与姻亲关系建立30-32
- 二、血亲与姻亲关系在礼物流动中的建构32-35
- 三、借助姻亲缔结实现的跨文化交流35-37
- 第四章 以血亲为核心的礼物互惠及多维关系整合37-48
- 一、苗族丧葬仪式中的礼物流动与献祭牺牲37-40
- 二、血亲家庭内部的大量消耗及象征性交换40-43
- 三、礼物流动中多维社会关系的纳入与整合43-48
- 结语48-51
- 附录:老刘寨丧葬仪式过程51-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安;祭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高怡萍;亲属与社会群体的建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王金元;;东南亚苗学中“苗人”的“民族与族群”问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蒂莫西·邓尼根,杨代文;苗族社会中的认同保持过程[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5 海路;徐杰舜;;西方族群研究文献回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庆德;刘锋;;婚姻的理论建构与遮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毕世鸿;;中越边境政策比较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9 刘锋;吴小花;;苗族婚姻制度变迁六十年——以贵州省施秉县夯巴寨为例[J];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10 刘锋;张敏波;;“蒙萨”苗族“烧灵”:二次葬的仪式化传承与变迁[J];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8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0088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