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杂居民族研究反思
本文关键词:中国散杂居民族研究反思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不断强化我国的散杂居民族研究,推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我国散杂居民族研究需要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刻把握散杂居民族的共性和个性,推动民族问题研究的纵深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的生态适应与文化传承研究”(14XMZ092) 湖北省民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陵山散杂居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HBMW2012008)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地域迅速扩大,流动规模激增,散杂居化趋势越发明显。进入90年代,学界逐步强化散杂居民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散杂居民族研究的基本学术架构。因此,笔者拟就当下我国的散杂居民族研究作系统回顾和学术反思,以期对我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辉;;“打工族”与西部民族杂居山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王村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江曼琦;翁羽;;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就业竞争力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3 童莹;;散杂居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重构——以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田敏,沈再新;论少数民族劳动力打工的原因及其影响——以鄂西南革勒车乡桐麻村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陆平辉;康占北;;中国民族散居化的历史与原因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6 黄柏权;葛政委;;散杂居民族的文化适应和文化变迁——湖北恩施市芭蕉乡侗族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7 王希辉;;民族杂居山区农民工与农民土地意识变迁——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个案[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于海泉;王天真;;散杂居地区民族社会交往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李吉和;周彩云;;政府主导型散杂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机制探讨——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10 赵建国;;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的措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马晓军;;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3 苟永琪;;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4 牛燕军;;新时期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5 魏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趋势与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熊坤新;卓然木·巴吾东;;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研究述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韩琼慧;;关于开发与保护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几点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8 沈再新;;文化资本视角下散杂居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9 马传浩;;新时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10 唐智;;民族乡误作民族自治地方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彭建军;叶长青;;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实施状况调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3 于凤静;白润生;;城市传播的新视点: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与大众传播[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许春清;新型民族关系论[D];兰州大学;2008年
6 沈再新;散杂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2008)[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小岩;游离中沉淀:认同与变迁的都市回族视角[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范景鹏;海岱河山,回儒交融[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鹏;青岛市“朝鲜族社区”建设的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姚魏阳;渭南回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玉芳;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次富;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范存霞;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晶晶;学校场域中苗族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邰静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朝鲜族人口流动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中璞;浅析北京的少数民族及其民族工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殿华;;西部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阳俊雄;2003年农民增收特点及结构变化[J];调研世界;2004年03期
4 安介生;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吴碧英;;新农村公共娱乐空间建设的功能及其价值[J];福州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曹闻民;;多元共治与政府主导[J];发展;2006年04期
7 董卫;城市族群社区及其现代转型──以西安回民区更新为例[J];规划师;2000年06期
8 李富强;“打工族”与壮族文化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庄孔韶;中国乡村人类学的研究进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朱绍华;;城市化进程中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对策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柏贵喜;;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关于武汉市的个案研究[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2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洪苍;昆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怎样全面建设小康[J];今日民族;2003年11期
2 于衍学;;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的系列研究与探索[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3 赵来霞;;切实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权益[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徐光有;袁年兴;;散杂居民族的共生和内生[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李红杰;;少数民族人口散杂居基本态势[J];中国民族;1992年07期
6 ;协力攻坚 全面做好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7 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一)[J];今日民族;2003年05期
8 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二)[J];今日民族;2003年06期
9 杨凌;;浅析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态势[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杨凌;;浅析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发展趋势[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文艺;;关于新形势下散杂居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思考[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郭耕;;2011年福建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3 马剑;;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2011年江西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5 刘培芝;;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权益的法制保障——以福建省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6 ;2011年浙江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7 ;2011年安徽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8 王树理;;关于我国回族“大分散、小集中”成因的分析[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晨光;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散杂居状况的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记者 吴丽;民族和睦宗教和顺[N];运城日报;2006年
3 蔡华香;南华县2007年扶持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初见成效[N];楚雄日报(汉);2008年
4 河南省民委 张勇 关心华;完善法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许宪隆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沈再新;共生互补:构建散杂居地区和谐社会的实践理念[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记者郭永霞;关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进步[N];金昌日报;2009年
7 杜蕾 记者 周前进;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启动申报[N];四川日报;2012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丁广治;加快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教育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6年
9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统战部部长 王维卿;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云南省政协委员 马良媛;云南保山散杂居民族地区应加快社会经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再新;散杂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2008)[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热孜宛古·哈力克;新疆地区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探析[D];新疆大学;2014年
2 于衍学;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3 常振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路径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庄阳;散杂居少数民族社区大众文化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声;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权保障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裴圣愚;散杂居回族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贾玉超;永胜县散杂居普米族发展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太玲;近代以来散杂居回族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9 朱明威;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农村综合式扶贫模式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10 李京桦;河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1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