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社火盘出的世界——陇中城子川“社火”活动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30 01:27

  本文关键词:社火盘出的世界——陇中城子川“社火”活动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火 权力文化网络 象征意义


【摘要】:社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蕴含丰富的古代礼仪、风俗、地方信仰和民间艺术,价值独特,至今仍流行于中国西北和华北大多数地区春季庆典中。基于对陇中城子川地区的田野调查,在厘清社火活动和地域社会"社"组织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社火活动揭示城子川的传统文化因素如信仰、家族、声望、村规等时至今日仍相互关联地确立着村庄关系与区域社会秩序,全面展示城子川社火所具有的文化与象征意义。
[Abstrac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类学中心;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社火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流行于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其中甘肃、山西和陕西三省的社火活动尤其活跃,因其蕴含丰富的古代礼仪、风俗、地方信仰和民间艺术,价值独特。在陇中乡村地区,每至正月都能见到各种式样的社火,村民们对耍社火有着不竭的热情,更将它作为一件严肃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建宗;;仪式与功能: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陇中社火[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2 段友文;卫才华;;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研究——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J];民俗研究;2005年04期

3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4 陈荣;迎尸祭拜与社火神yG[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5 李智信;;社火溯源[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6 赵世瑜;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关于地缘组织、仪式表演以及二者的关系[J];中国史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守勇;;民族学应用的新模式——文化策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3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汤夺先;;略论学科意义上的生态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史五一;;明清会社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6 高琪;;生态人类学学科研究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陈永刚;;古代会盟中的仪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以唐蕃间会盟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侯晨业;;贾樟柯电影的人类学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肖占君;;教育科研中人类学思维的艺术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李诠林;;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罗大中;朱建平;;医家传记研究中引入影视人类学方法的前景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姚继德;;回族学学科体系刍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杨文炯;;现代化和消费:都市回族社区研究的新视点——读美国人类学者玛丽丝《在北京和麦加之间》一书[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士闪;;京西幡会:一个追求“天人吉祥”的联村仪式[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晖阳;黎族婚俗视野下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吴欢欢;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重建与社区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王兆乾;安徽贵池的社祭祀圈[J];池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4 彭德玉;“社”之浅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张二国;商周时期社神崇拜的宗教学考察[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傅晓静;唐代民间私社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J];理论学刊;2003年04期

7 高丙中;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8 麻国庆;“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9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反思民俗学的田野作业追求[J];民俗研究;2006年02期

10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表演的新生性[J];民俗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宋伟;岷县麻子川乡灾后重建措施得力进度快[N];定西日报;2008年

2 文华清;岷县372户重灾户全部迁入新居[N];定西日报;2008年

3 ;麻子川乡干部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N];甘肃日报;2003年



本文编号:135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5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