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何以和谐共生——基于民族认同基础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8 07:19

  本文关键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何以和谐共生——基于民族认同基础理论的分析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认同基础 民族建设 国家建设


【摘要】:作为民族个体能否认同一个民族?或归属于民族?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具有一定的认同基础,并且,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和持久长度往往与其基础是否夯实有着一种正相关的关联性。一般而言,民族认同的基础有三种,即族裔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能否和谐共生?依据民族认同基础理论,关键在于认同基础的建设,即可通过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促使各民族在保持原有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达成政治共识、文化共识和国族共识。
[Abstract]:Can we identify with a nation as an individual nation? Or belong to a nation? It is not for no reason, but has certain identification foundation, moreover, the national identity intensity and the lasting length often have a kind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whether its foundation compacts or no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and the lasting length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There are three bases for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ethnic basis, cultural basis and political basis. C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coexist harmoniously in a multi-ethnic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ke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foundation, that is, through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consensus of all ethnic groups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al consensus and national consensus.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
【基金】:北方民族大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3XYS01
【分类号】:C958
【正文快照】: _ 诚然,令我们感觉到:构建和谐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_5 关系,不仅显得困难多多,而且似乎无从着手。之所以会令人依据当前民族学界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一 如此焦虑,原因或许还在于我们所采用的惯常思维方式,即般观点,尽管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非绝对彼此对立的矛 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安;印尼华人的同化及其前景[J];东南亚研究;1999年05期

2 林伟健;;国家凝聚力:从文化认同到政治认同[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杨立宪;;台湾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纪芒;;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地区的朝鲜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5 都永浩;;民族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要课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6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7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王希恩;民族认同发生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05期

9 熊焰;管慧娟;;恩施州特色茶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民族论坛;2013年02期

10 陈茂荣;;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由民族属性所衍生的话题[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宋晓荣;;探析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郑文瑜;;从加强师德建设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于l,

本文编号:1396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6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