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表达与族群认同:以武鸣壮族龙母文化为例
本文关键词:文化表达与族群认同:以武鸣壮族龙母文化为例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龙母传说与信仰在环大明山壮族地区广泛流传。武鸣县多地有龙母庙、龙母屯、龙母岩洞等祭拜龙母的遗址,是龙母文化传承发扬的典型。龙母文化不仅通过口头传承,更透过日常生活中的吃鱼生食俗、岩洞葬葬俗、蛇图腾崇拜及其日常禁忌、三月三歌节与三月三扫墓习俗等方面实践来加以展演和传播。在这些文化事象中,壮族的龙母文化得到了充分表达,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不断得到强化。
[Abstract]:Dragon Mother Legend and belief widespread in Zhuang nationality area around Daming Mountain. Wuming county has dragon mother temple, dragon mother Tun, Dragon Mother Worship the Dragon Mother caverns is a typic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 she developed. Its culture not only through oral tradition, the daily life of the students eat fish food, cave burial burial custom, snake the worship of totem and taboo daily, March three and March three grave song festival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practice to show and spread. In these cultural things, the Zhuang dragon mother culture has been fully expressed, ethnic identity and cohesion als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10XMZ038)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一个事实:族群是其成员们自我归属和认同的范畴。”[1]其实,任何族群离开文化都不能存在,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因此这些文化要素基本上等同于族群构成中的客观因素。共同的文化渊源是族群的基础,又是重要维持族群边界的要素,而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遭遇、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明跃玲;神话传说与族群认同——以五溪地区苗族盘瓠信仰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黄桂秋;;壮族“岩洞情结”的人类学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6 权新宇;;白马人的族群认同——基于地域、“沙嘎帽”与白鸡传说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晶;;我国宅文化的发展及社会对宅文化的认识[J];今传媒;2012年01期
2 王国强;杨绍昌;;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中的认同问题[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的契合[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罗自旺;孙凤珍;;潞西市少数民族学生初中段学习特点研究——以潞西市民族中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张海熔;;文化视野下的四川客家族群认同[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乔联蓉;张进伟;;关于民族地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实训课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2期
7 高书格;张振鹏;;浅析体育人类学的应用研究[J];大家;2011年12期
8 张伟玉;;政治身份认同与缅甸果敢同盟军的瓦解[J];当代亚太;2012年02期
9 张瑞梅;李娜;黄河;;民族节庆旅游效应分析——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大学教育;2012年01期
10 王付欣;;论民族认同理论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兴;;国内族际关系问题两种解决理念的分析——多民族关系问题能用“去政治化”解决吗?[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海淑;;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互动——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基督教为个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周大鸣;;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吕燕平;;社群与族群[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陈刚;;藏彝走廊里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族群关系互动的影响——以云南泸沽湖畔落水村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8 丘文荣;;鸟瞰:族群研究在中国——评《族群与族群文化》[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李晓明;;文化认同与乡村制序——以南岭走廊瑶族乡村为中心的考察[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6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玉林;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丽丽;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黄丽芸;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董文明;豫桂二省区回族现状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应贵;时间、历史与记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李远龙;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金宝忱;民俗事项中的鸡崇拜[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4期
7 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8 黄云忠;;广西武鸣岜马山岩洞葬的发现初探——兼论广西岩洞葬的起源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9 雷海;对“族群”概念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J];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曼;;对传统文化表达法律保护的若干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少峰;;国际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表达[J];人民论坛;2008年05期
3 冯智明;;剪发易服的身体政治——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4 张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文化表达[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7期
5 冯智明;;族群历史记忆的身体再现——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二[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生成;;论和谐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檀馨;;当代景观园林设计的文化表达[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3 杜明凯;何立羽;程磊;陈晨;张琦;;城市出入口设计中有形要素的文化表达——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出入口规划设计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4 于跃;李雄;;企业景观之文化表达方式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张璐璐;;想象中的城市——张一白“新城市电影”三部曲中重庆的影像建构与文化表达[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金毅 陆莲莲;生活是设计最深刻的文化表达[N];中国黄金报;2012年
2 本报评论员 谢阗地;中华复兴的文化表达[N];深圳商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臻青;体育精神的文化表达[N];辽宁日报;2013年
4 特邀嘉宾 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濮端华;学会“跨文化表达”[N];光明日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储静伟 郑依菁 邹娟 李萌 通讯员 龙钢 实习生 秦玲;跨年灯光秀变身:从单纯追求视觉刺激转向城市文化表达[N];东方早报;2014年
6 潘春芳 记者 顾意亮;冻结保存没必要 文化表达最要紧[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乙二;非遗传承困局与旅游“承载说”[N];中国旅游报;2012年
8 孟扬;北京奥运的文化表达[N];人民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新荣;跨文化表达:向内认识传统,向外说明传统[N];中国艺术报;2014年
10 黎平县政协主席 朱卫平;对侗族传统节日旅游互动的研究及措施建议[N];贵州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萌;传统文化表达的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卞婷;企业景观之文化表达方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苗美月;当代企业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方式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3 曾李帼;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达[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唐晶;中国传统神话主题景观设计的纪念性与文化表达[D];郑州大学;2012年
5 刘美星;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6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