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司制度是“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之一——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论土司制度是“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之一——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治制度的演变形式多种多样,政治领域中的"自治"与"官治"相鼎。本文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论述了土司制度实行"自治"的条件和具体表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特点与本质,认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大一统之下的自我统治,是政治制度的实践形式之一,属于某种"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
[Abstract]:Various forms of evolution of autonomy and diversity, politics in the field of "autonomy" and "official governance". The "Ma Rong ding on current research topics and ideas of ethnic issues China" based on, discusses the Tusi system implement the "autonomous" conditions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ce of the Tusi system. That is the central dynasty Tusi system under the unified self rule, is one of the practical 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belongs to the early form of some "autonomy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稳定发展对策研究”(13JZD027)
【分类号】:C954
【正文快照】: 在我国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解释中,“自治”概念的本质特征主要强调个体或者地方群体(民族)的独立性。但它并不排斥国家政权或者基层民主的介入,因此出现自治程度的参差不齐。 土司制度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它所存在的历史条件、实施的对象和范围以及它所赋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视阈下的土司制度初探——兼评云南巍山蒙化彝族左氏土司的“武功”与“文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莫家仁;;简论土司制度的核心与实质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3 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庄春辉;;大小金川筹边和东女国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与优化整合路径[J];阿坝科技;2009年01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于海洋;;公共性与政治性: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冲突中国家专政行为的合法性边界[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10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5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戎 ,潘乃谷;赤峰农村牧区蒙汉通婚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马戎;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的历史条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马戎;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阿致娇;;试论明清时期蒙化彝族左氏土官的社会影响[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杨焰东;;从土司制度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马戎;旦增伦珠;;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岳小国;陈红;;王朝国家的模仿与隐喻——人类学视阈下的土司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建灵;论明代广西东部的土司[J];思想战线;1986年06期
2 龙晓燕;;民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云南傣族边区民族关系研究[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3 朱普选;青海土司制度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周俊华;;滇、川、藏纳西族聚居区土司制度的多种类型[J];思想战线;2007年03期
5 苏太恒;中国民族关系新境界:开放性民族关系[J];中国民族;1999年03期
6 杨剑波;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J];今日民族;2004年07期
7 周德清,孙东方,田文霞;在西部大开发中影响民族关系的要素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J];学理论;2010年17期
9 龚学增;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05期
10 谷口房男;杨勇;廖国一;;土司制度论[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智文;;明季对中南、西南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5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6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9 刘阿荣;;从解脱与救赎的宗教观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5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7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蔡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8 记者 齐展;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促进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和谐发展[N];辽源日报;2010年
9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10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徐畅江;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D];云南大学;2013年
4 张媚玲;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贾毅;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8 郑生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9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贾灵充;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民族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7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