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学发展述评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学发展述评 出处:《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政治学的确立与发展,既得益于民族学、政治学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支持,也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系,还与解决现实民族问题的迫切需求有关。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民族政治学大体经历了初创、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当前,中国民族政治学正处在初步繁荣阶段。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politics not only benefited from ethnology, the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esearch paradigm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with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real ethnic problems. In more than 30 years, Chinese ethnic politics has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start-up, starting and developing, and has made relatively rich academic achievements. Chinese national politics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prosperit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民族政治研究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05
【正文快照】: 什么是民族政治学?有学者认为,民族政治学是一门以民族政治生活和各种民族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174;但如果从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学学科溯源和学科成长的角度讲,笔者认为,认知民族政治有三个路径作为参考:一是从政治学的路径切入,研究政治议题与民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青;;“非均质化民族自治”——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自治问题的一种新范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2 石亚洲,沈桂萍;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2期
3 詹真荣;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政治思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朱伦;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J];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02期
5 周星;论民族关系及其基本层面[J];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6 郝时远;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J];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7 朱伦;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8 杜文忠;自治与共治:对西方古典民族政治理论的宪政反思[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9 朱伦;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J];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建娥;全球化和地区民族主义:双向运动的内在联系[J];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春洋;于春江;;民族政治发展:学术研究的缘起、现状及展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陈潮f;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韦长发;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国际恐怖主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张胜利;;中国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7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8 王国勇;;布依族地区村级治理:政治文化的影响及意义[J];布依学研究;2004年00期
9 陈光军;;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6期
10 蔡明干;;试论少数民族政治体系的特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国勇;;布依族地区村级治理:政治文化的影响及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淼;;从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际政治的一条线索[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5 王国勇;;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兴;;国内族际关系问题两种解决理念的分析——多民族关系问题能用“去政治化”解决吗?[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朱伦;;关于民族自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为促进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陈玉凤;;少数民族概念及其政治属性[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王宗礼;;对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思考——西部民族关系视角[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龚霄侠;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行政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赵曼;清末《东方杂志》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永剑;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贾靖;利益协调视野下的中央治疆新方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饶权;从“革命排满”到“五族共和”[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哈贝马斯 ,曹卫东;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J];读书;2002年05期
3 韩水法;泰勒与多元文化主义[J];读书;1998年07期
4 杨恕;关于苏联联邦制的再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4期
5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大卫·C·霍克斯,周子平;原住民:自治和政府间关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1期
7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关凯;;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绍川;试论列宁 斯大林关于民族事实上平等的理论[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1期
10 赵淼;;试论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转型[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J];政治学研究;2008年06期
2 甄琰;;严峻的挑战 良好的机会——谈我国政治学的发展[J];政治学研究;1988年02期
3 吴知论;;关于国外政治学原理的学科发展动向[J];政治研究;1988年01期
4 常绍舜;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J];政法论坛;1992年02期
5 周光辉;;培育和强化公民意识[J];长白论丛;1997年04期
6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的建设应该着力于三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J];政治学研究;1998年01期
7 曹沛霖;政治学也应“百家争鸣”[J];探索与争鸣;1998年02期
8 徐大同;迈进新世纪,更上一层楼[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9 严强;论政治学科的科学性[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10 王邦佐;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理论创新[J];政治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浦劬;;我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中的基本关系论析——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2 桑玉成;;政治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杨德山;李明;;近30年来中国大陆政治学教科书中“政党”内容演变考察——以四部代表性教材为例[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静;;在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上的讲话[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章程[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章程(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2011年7月23日通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姜大仁;;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要)(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2011年7月23日审查通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8 姜大仁;;以学为本,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及政治学的学术使命——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大仁;;以学为本,,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及政治学的学术使命[A];全国社科联第十次学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佟德志;政治学原理教材建设的新动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周少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2012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翟桔红;发展本土化的微观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周光辉;编写政治学理论教材重在增强说服力[N];人民日报;2004年
5 李月军 中国军事科学院;基于比较经验的政治学理论反思与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奚广庆;高校政治学教学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林尚立;人类学研究对政治学的意义[N];文汇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飞岸;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朱光磊;中国政治学发展中的两大尴尬与两大转变[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记者 曹苏红;不断加强中俄学术沟通和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谭言;宋明理学政治学意蕴的当代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余晓竹;《权力与选择:政治学导论》(第三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颜希璐;《身份认同政治学新论》(第二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马彦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罗雁荣;论自由意志在政治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6 解雅梦;日本世袭政治的政治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朱兴和;严复的经验理性及其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4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2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