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虚构式影像民族志:内在世界的视觉化

发布时间:2018-01-16 08:23

  本文关键词:虚构式影像民族志:内在世界的视觉化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虚构 影像民族志 表演 内在世界


【摘要】:"虚构式影像民族志"是一种与虚构电影相近似的影像民族志类型,其基本特点是以非现实性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某种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与核心价值。影像民族志作者可以根据田野调查所掌握的事实资料,以虚构的情节为架构,由族群成员采用表演的方法,以描述、表现、反思和重构等表演技巧,展示该族群的文化内容,挖掘深藏于表象之下的内在世界。由于理论稀缺以及实践难度,"虚构式影像民族志"在世界人类学界较少有人尝试,成功的民族志文本更为罕见,但其在人类学领域内的学术潜力却值得进一步开掘。
[Abstract]:"The fictional image of ethnography" is a fictional movie with similar visual ethnography typ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 reality of the characters and story, show the basic form and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 culture. Some image ethnographers can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facts information, in the fictional plot structure, performance method, used by the members of a group to describe, performance,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skills, demonstrate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the ethnic groups, digs the inner world hidden beneath the surfa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carcity of difficulty, "the fictional image of ethnography in the world anthropology few people try, ethnography the text is rare, but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in the academic potential i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C912.4
【正文快照】: 人类学因其学术研究与意义表述的特殊性,将民族志写作作为学科构建的核心方法之一。传统的民族志文本基于文字书写,即通过文字转译人类学者的田野观察以及文化持有者的行为模式,随着现代影视创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运用影像拍摄与剪辑的方式来记录文化行为、表达学术见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尼·科莱夫;刘知白;;1944年后保加利亚民族志研究状况[J];国际论坛;1990年01期

2 李一松;民族志及其实验趣向[J];学术探索;2000年01期

3 杨春宇,胡鸿保;局内人中的局外人——体味民族志新作《在自我的阴影下》[J];思想战线;2003年01期

4 康敏;民族志与“我”和“我的叙述”——以刘新《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的谱系》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5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6 李立;;解读“实验民族志”[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George E.Marcus;钱妤;王文渊;;合作的想象[J];思想战线;2007年04期

8 莫里斯·布洛克;黄宣卫;刘容贵;;认知与民族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士闪;;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小军;;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戚晓萍;;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到海外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秀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走进人类学的新田野:互联网民族志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孙妙凝;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橙;浅析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3年

2 杨妮妮;民族志视域下的校长行为逻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4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与乡民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程洁;论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理论及其在我国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现状和启示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瑶;电视与屯堡社会[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2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32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