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多重资本约束下的减贫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 民族贫困地区 多重资本约束 减贫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系列扶贫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民族地区贫困有范围扩大的趋势,而且民族地区贫困原因也存在多重性。本文以经济学视角来解读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存在的多维贫困和多重性特征,指出了利用地理资本和生产资本投入的同时,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从而提高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而达到民族地区减贫目的。更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了民族地区减贫模式创新,在尊重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意愿基础上,通过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利用银保互动实现民族地区减贫。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one of the phenomena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s that there is a trend of expanding the scope of povert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poverty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poverty problem in ethnic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analyzes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and multiple characteristics in ethnic poverty area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geographical capital and production capital invest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expand social capital inves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poverty reduction model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wishes of the poor people in ethnic poverty areas, it promot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and makes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to achieve poverty reduction in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编号:NCET-11-0664) 国家自然基金(编号:71240011)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现状根据我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文化环境、健康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出的三个明显特征不容忽视:第一,我国贫困人群向民族地区集中,,呈现大范围和群体贫困化现象,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鲁建彪;;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5期
2 罗楚亮;;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J];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3 徐贵恒;;主体视界下的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分析[J];中国民族;2006年04期
4 朱金鹤;崔登峰;;新形势下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与扶贫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3期
5 尚明瑞;;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6 李石新;郑婧;;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欧阳玲;金向荣;;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贫困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6 吴春梅;路宏伟;;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屈晓娟;;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城市生活能力研究——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陈平;;安徽省农民进城务工对“三农”建设的推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张树全;;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出租车数量管制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占斌;;关于改革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武;卢现祥;;公共支出、政府治理、部门效应与共享式增长——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分配:演进与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勇;李广斌;;新农村建设下的苏南农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隐忧——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斌;;保险与经济发展:新发展视角[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10 宋天和;洪伟达;;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凯;北京市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秦枫;建国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保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2 陈绍华,王燕,王威,邹运;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3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4 赵松乔;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地区的经济地理调查[J];地理学报;1953年01期
5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6 刘林德,高玉葆;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系统功能整合[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7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索秀芬;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8 无极;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宋孝玉,江彩萍,沈冰,史文娟,黄领梅;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3期
10 赵松乔;内蒙古东、中部半干旱区—一个危急带的环境变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宏;欠发达地区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恩;论民族贫困地区体制转轨过程中认识误区的成因及走出误区的对策[J];今日民族;1998年S1期
2 孟阶;楚雄州委 州政府作出决定 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J];今日民族;1996年01期
3 马贤龙;对民族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今日民族;1996年03期
4 程正明;民族贫困地区应突出“五抓”搞好“三讲”[J];中国统一战线;1999年12期
5 谷晓昌;扶贫攻坚中人·粮·钱的关系[J];今日民族;1999年07期
6 张圣华;;少数民族需要政策,更需要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张琼访谈[J];中国人才;2011年07期
7 黄丕义;论民族贫困地区领导方式的转变[J];创造;2000年11期
8 张惠君;民族贫困地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对滇西北三个地州十个县的调查[J];今日民族;1994年11期
9 李文俊;采取特殊措施 加大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从凤庆县民族散杂地区谈起[J];今日民族;1996年04期
10 朱志民;;连片开发,推进民族贫困地区整体发展[J];今日民族;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协隆德县委员会;发挥人民政协优势 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N];华兴时报;2008年
2 李文武;“三型四有”格局:促民族贫困地区发展[N];楚雄日报(汉);2010年
3 石忠思 湖南省古丈县民政局局长;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8年
4 罗春华;世行赠款扶助减贫[N];人民日报;2002年
5 张才金(作者系湖南省龙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要做到“三变”[N];中国民族报;2003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乐长虹 袁彦;民族发展的壮歌[N];中国民族报;2001年
7 向民贵;民族地区机关干部分流之我见[N];中国民族报;2001年
8 李如珍(作者系大理州民族宗教局局长);民族宗教工作要做到三个把握三个提高六个体现[N];大理日报(汉);2005年
9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稿;邵逸夫先生为我区灾区学校捐资2120万港元[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10 记者 张广艳;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荣东;我国民族贫困地区公务员胜任力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筱兰;武陵山区减贫实践中公共产品供给性质及特点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杨;民族地区扶贫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4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4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