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
本文关键词: 学者 学术 身份 客家族群 认同 出处:《思想战线》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族群认同之于客籍学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必然要求。从客家研究肇端,学者身份与客家族群认同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客家族群的建立和认同依赖客籍学者,客家族群认同的书写演绎和领域拓展,巩固和提升了客家学学者的学术地位。客籍身份的功利应该超越地方记忆和族群认同的契约,才能呈现出非契约性的一面。剥除客家村落聚居的村落单位机制和族群认同的学术藩篱,客家研究方能出现崭新的面貌。
[Abstract]:Ethnic identity is an unshirkable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to Hakka scholars,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given by history and reality. From the beginning of Hakka research, scholars' identity and Hakka group identity have established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e establis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kka ethnic groups depend on Hakka scholars, Hakka group identity writing ded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field. Strengthen and enhance the academic status of Hakka scholars. The utility of Hakka identity should transcend the contract of local memory and ethnic identity. Only by removing the mechanism of village units and the academic barriers of ethnic identity can Hakka research take on a new look.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客家族群认同所依赖的并非主要是客家群体和这一群体所延续的独特的文化形态,而是给予客家名分和地位的客家研究的学者。在中国所有的族群中,大概只有客家的合法性是由学者们验证和提供的。因此,学者尤其是客籍学者与客家族群认同便具有了事实上和学理上的复杂关系。一、学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2 邹春生;;封面学者:罗勇教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徐杰舜;;人类学释放我对客家的真爱——访客家学者周建新教授[J];民族论坛;2012年10期
4 薛敬梅;;作者的主体意识及族群身份建构[J];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丹妮;;从客家山歌看客家源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郭姝伶;;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客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3 谢栋元;客家话形成的三个阶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肖文评;;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陈文红;;客家与畲族关系:一个客家学研究历久弥新的命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肖文评;;祖先开基的传说与解读——以大埔县百侯杨氏为中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黄晖菲;;试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及其文化源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张快彩;黄东阳;;客家山歌起源探讨[J];北方音乐;2012年08期
9 黄东阳;张快彩;;谈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J];歌海;2012年06期
10 黄志繁;;客家“特性”、族群认同与区域社会史——关于客家研究的理论反思[J];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晋涛;;闽西蓝姓居民的“畲族意识”——一个族群建构的例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2 谢重光;;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蒋炳钊;;关于客家民系形成时代的讨论[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4 杨晋涛;;现实的文化和族群——闽西的客家和畲族[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5 叶智彰;;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叶智彰;;从人类学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客家民系本质[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叶少玲;;客家人与云南[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叶少玲;;云南客家研究[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蒋炳钊;;关于客家民系形成时代的讨论[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靳阳春;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梁盛平;赣南客家传统民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玲;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军华;异军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廖文;科学发展视域中的客家族群文化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郑向东;古代韩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秦~元)[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朱芳;祀殿·会所·纪念地:清代以来江西宁州万寿宫职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郑紫苑;村落语境中的仪式展演与文化变迁[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6 肖亮恩;潮汕三山国王信仰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7 韩东春;国际移民背景中的族群认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华伟;一个客家村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变迁[D];福州大学;2003年
9 王荷s,
本文编号:1448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4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