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女性文化 兴起与发展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自然环境、社会分工、婚姻形态,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的演进,以期对其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Abstract]: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women's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Guizhou has many factors.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marriage form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Guizhou minority women's culture, hoping to help and learn from it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C95;C913.68
【正文快照】: 贵州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不同的环境促成多元贵州民族文化和经济文化类型的存在。贵州因其多民族聚居的情况,孕育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其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又使得少数民族女性文化发展比较纯粹,同时也得到较好地保存。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多重文化层次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娟;;清代乌江流域女性诗歌创作述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戴庆中;经济全球化与贵州本土文化的现代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张其生;孙玉玲;;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J];贵州茶叶;2009年01期
4 顾雪涛;;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概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许桂香;;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历史景观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张蓉蓉;;教育与文化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王颖泰;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文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鸿儒;贵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转换[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黄亦君;李晓兰;;清末教案频繁发生原因探析[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1期
10 张世友;;论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流迁与民族交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姜婷;山国的批判与想象[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晨;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解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杜芳娟;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4 廖婧琳;喀斯特洞穴文化体系构建及旅游开发价值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华;试论贵州省乡土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邓燕红;安顺屯堡文化区域形成之历史考察[D];西南大学;2009年
7 周丽雯;瑶山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毛琳箐;黔贵文化区建筑景观的文化生态学解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辉;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郁;;简朴之美[J];前线;2006年08期
2 戴建国;;贵州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状况分析[J];世纪桥;2009年15期
3 蔡风;苗族:多姿多彩[J];中国民族;1983年12期
4 牟代居;论贵州少数民族经济的基本特点[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2期
5 索晓霞;论贵州边远地区民族思维方式的局限及其变革[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赵平略;;贵州少数民族品格与王阳明龙场悟道[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7 陈国安;民族学在贵州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8 方汝宁;贵州机械厅捐款救灾[J];中国机电工业;2000年16期
9 本刊编辑部;;“5.12”汶川大地震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贵州人民 心系灾区[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7期
10 王永平;袁家榆;曾凡勤;陈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江;;略论民族融合及与时俱进地发展人的自由[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张锡盛;;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三题(纲要)[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蒋立松;;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泽昊;李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构成与民族多样性的地理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和曼;;试论少数民族华人的若干特点[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秦素琼;吕志革;邹平;;中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二十五年回顾与反思[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毛公宁;;对新疆“7·5”事件所反映出的有关问题的看法[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10 ;创建首都民族基地 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怡平;刘光复来宜视察民族宗教工作[N];安庆日报;2007年
2 李U,
本文编号:1448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4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