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中维吾尔族的社会交往——基于新疆喀什市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 城镇化 维吾尔族 社会交往 社会文化资本 社会距离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维吾尔族的既有交往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开放、内倾的趋势。民族间的交往仍以浅层次的工具性交往为主,交往情感性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加快弱势职业群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实现社会资本与社会交往的良性互动,加强多民族社区建设和公共交往平台建设,缩小社会距离,增强民族间的交往,进而融洽民族关系。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pattern of Uygur has changed greatly, showing the trend of pluralism, openness and introvers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of vulnerable professional groups,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platform. Reduce the social distance,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then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13XKS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背景下维吾尔族宗教群体的社会学研究”(12CSH072) 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040312B05)
【分类号】:C954
【正文快照】: 关于不同群体间的社会交往,社会学、人类学理论特别强调从生活本体、语言、文化、冲突、社会结构等视角进行研究。戴维·波普诺从社会结构、社会互动、族裔社区的产生、城市多族群社区的发展等多个角度对族际社会交往进行研究。尤尔根·哈贝马斯主要从语言角度研究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苏宁;;浅谈领导者的社会交往[J];领导科学;1986年12期
2 高懿德;社会交往的“约”模式刍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赵芬妮,田西柱;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与冲突[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杨勇;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范畴与现代交往[J];岭南学刊;2003年02期
5 狄金华;杨柳;;当代青年社会交往及成本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6 潘多拉;;不要轻言群众“不明真相”[J];新世纪周刊;2008年20期
7 陈淀国;法国礼仪讲究多[J];华人时刊;2002年01期
8 李松玉;制度权威与社会交往[J];理论学刊;2005年02期
9 梁红英;陈小亚;陈启豪;;青年社会交往与创造力培养[J];青年研究;1984年04期
10 赵立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社会交往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3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艳;;幼儿社会交往智力的培养[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4年
2 张云武;;地区城市化度与居民的社会交往[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书亮;苏彦捷;周宗奎;;学龄后期儿童失言理解、社会交往技能与语言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康;;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爱丽;;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6 左开大;曾凡跃;;试论从人学的角度研究法的主旨[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孟笛;;内地专业人才在香港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交往——以新浪微博为切入点的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8 陆晔;;媒介使用、媒介评价、社会交往与中国社会思潮的三种意见趋势[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9 楚亚杰;;卯定与流动:一个技术性社会交往场所的双重隐喻[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10 潘玉;;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洪俊;《网络与社会交往》[N];人民日报;2003年
2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颖;善于社会交往的孩子机会多[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刘雪燕;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意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穆吐;网络社会对日常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李槐庄;把好社会交往关[N];中国国防报;2001年
6 武警浙江总队 程来节;净化干部的“社交圈”[N];解放军报;2000年
7 ;健康的十大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男性健康的国际标准[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9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师、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官翠娥;现代社会交往你怎么看?[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庄培国 宫旭男;新时期军队干部交往特点分析及对策[N];解放军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鹏飞;社会哲学视野中的社会交往探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曾玉梅;公民社会与网络社会两种理论路径下网络社会交往的结构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韦钰;社会转型期山东半岛海洋渔民社会交往现状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孙雪蕊;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社区交往融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原妮;社会交往潜规则负作用探析[D];山西大学;2014年
4 李鹏勤;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网络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新权;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乐乐;中世纪盛期英国庄园农民的社会交往[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许基建;公共管理创新视角下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交往融合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8 刘姝;高校郊区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9 曹智玲;小组工作介入随迁老人社会交往困境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丽慧;网络文化与社会交往[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4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