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国民族研究的困境及其范式转换——基于文化转型语境

发布时间:2018-01-22 09:07

  本文关键词: 文化转型 中国民族研究 范式转换 学术表述 政治合法性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研究在各种理论纷争之中,显露出它的范式危机。这一危机直接影响民族研究领域知识生产和积累的方式,在把本是实践智慧的民族问题的解决转化为一种纯粹民族理论构建的努力中,寻求一劳永逸的民族问题的解决成为许多研究者的追求;但从学理上看,这不仅走错了路,更为重要的是,其忽视了现实世界中可能真实存在的冲突化解机制。这一危机体现在实践的紧迫感、学术表述以及政治合法性等方面。在文化转型的语境下,对于中国既有的民族关系格局和冲突化解的实践智慧,民族研究需要鼓励和发展出一种范式转换的新思路。
[Abstract]:In various theoretical disputes, Chinese ethnic studies reveal its paradigm crisis,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ay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field of ethnic studies. In the efforts to transform the solution of the ethnic problem, which is originally the practical wisdom, into a pure national theory, it has become the pursuit of many researchers to seek the solution of the national problem once and for all. But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not only goes the wrong way, more importantly, it ignores the possible real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the real world. This crisis is reflected in the sense of urgency in practice. Academic expression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he existing patterns of 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 and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conflict resolution. Ethnic studies need to encourage and develop a new paradigm shif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958
【正文快照】: 今天的民族问题已经日益转变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美国是以种族而非民族的问题表现出来。在中东,它更多是以宗教原教旨主义的问题得以表达。在德国、英国乃至整个欧盟国家,新的移民问题也重新纳入到民族问题的讨论中,并通过左和右的党派政治而得到具体体现。在这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蛟;;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户晓辉;;从民到公民: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的结构转换[J];民俗研究;2013年03期

3 赵旭东;;一体多元的族群关系论要——基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想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汪晖;;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J];天涯;2008年04期

5 郝时远;;评“第二代民族政策”说的理论与实践误区[J];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杨志强;赵旭东;曹端波;;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2期

7 赵旭东;;乡村成为问题与成为问题的中国乡村研究——围绕“晏阳初模式”的知识社会学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赵旭东;;在一起: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视野[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赵旭东;;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关凯;;国家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问题[J];文化纵横;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国少华;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J];阿拉伯世界;2003年02期

5 李刚;;翻译美学下的文学美再现——霍桑《古屋杂忆》及夏济安译作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胡晓明;;真隐士的看不见与道家是一个零?——略说客观的了解与文学史的编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何虎生;刘福军;;中国宗教是如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的[J];北京党史;2006年04期

8 谢长贵;李维汉在确立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上的贡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9 陈洪捷;取士:科举制度的观念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10 曾纪茂;钱穆对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认识及其局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燕燕;;晏阳初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秦和平;;关于民主改革中甘孜藏区改革喇嘛教制度的认识[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姜方炳;;从传统到现代:小农的现代性蜕变及其发生逻辑——以H村白菇种植户为个案的实地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及其成因和影响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摘要[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6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汪锋华;;《管子》的哲学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管子哲学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问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8 伊胜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形成与优越性——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波;中国电影批评中的话语权威与身份建构(1937-1949)[D];上海大学;2011年

10 郭海燕;汉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在存;三国军旅诗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乐;北宋恋情词心理观照[D];河南大学;2011年

8 田应渊;作为经历、想象和叙述的历史[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佳政;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新发展及其价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10 金海洋;儒家和合世界政治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4 馨元;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J];法学;2004年06期

5 王继红;罗康智;;论明代贵州卫所建置的特点及其职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杨志强;张旭;;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王琨;稳步推进贵州旅游倾力打造旅游大省——贵州省副省长包克辛访谈录[J];当代贵州;2004年08期

8 史继忠;;驿道提升贵州战略地位[J];当代贵州;2011年10期

9 史继忠;;移民大潮推动贵州开发[J];当代贵州;2011年12期

10 史继忠;;试论贵州省的形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郝时远;[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娄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都杰;宋至清代(1840年以前)滇黔桂交通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荣君;;公民意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根本动力[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2 方X;杨毅;;“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制度改革[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3 曾栋梁;周东升;伍小乐;;“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当代中国公务员伦理建设的路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曼;;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范式[J];求索;2010年01期

5 昌业云;;浅析我国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政策范式转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贾继红;;公共行政范式危机的回顾与反思[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杨志军;冯朝睿;;论行政独立的历史维度与现实限度[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白友涛;;回族文化模式转型论——基于对大城市回族社区文化模式变迁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9 张咏;;牧民定居与文化转型——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民族乡定居工程的考察报告[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李军超;;从传统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范式转换的检视——国内行政学教科书的一项经验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颖;;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范式转换[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肖文涛;;我国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探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龙;讨论城市转型方案 部署抗震救灾工作[N];白银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千圣;“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深化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N];新疆日报(汉);2011年

3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对富人做慈善社会评价太低[N];南方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林;欠发达地区文化转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张敏娜;科学发展取向下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范式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栋;透明政府:内涵、理念与建设途径[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敏;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行政:内在逻辑与现实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磊;中国初级群体文化对政府领导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韩慧;新公共管理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性质疑[D];西北大学;2007年

7 康卉颖;行政任务民营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占录;家西番:乡村社会生活中的族群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顾水水;社会转型期干群文化冲突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4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4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