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 西南地区 发展研究 民族理论 少数民族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呈现出民族种类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多样等特点。西南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与国家的安全、稳定及人民共同富裕紧密相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重视、学界关注。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支持研究、发展历史和民族关系研究、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几个方面。
[Abstract]:Southwest ethnic region is the most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showing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complex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security,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stabil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people. The stat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Academic atten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more than 60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the central policy suppor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 ethnic area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thnic relations,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到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提出的理论见仁见智。综合来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树杰;论江泽民同志对民族问题的新概括[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安俭;跨国民族问题与边疆稳定战略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绍明;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4 杨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蒋立松;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符娅;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逯广斌 ,刘金明;试论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础[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01期
8 易蕙玲;;论胡锦涛“四个有利于”民族工作成效标准的理论内涵[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9 陈纪;;政治系统论视角下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立艳;;以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指导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untermeasures on Elevating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of Western Rural Areas on the Basis of Visual Threshold of Human Capita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2 熊坤新;;邓小平西藏民族问题思想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蓝红星;;人力资本视阈下西部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朱宗友,李贤聪,范国平;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路径新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张淇;;建国以来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唐莹莹;;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侯德泉;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2003年03期
8 贾静;;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角度来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9 徐红卫;谢颖;;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政策形成过程再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10 邹艳晖;;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纲领》的贡献[J];沧桑;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仁厚;;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民族团结政策的恢复和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邱梅;;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周坤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团结政策的反思[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4 张丹;;简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团结政策的丰富和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共建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大家庭——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6 王小平;;毛泽东与当代新疆屯垦[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7 张晓琼;;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分类指导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略论——以云南为个案的历史考察[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徐杰舜;徐桂兰;;边疆发展: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视野中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龚霄侠;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行政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礼永;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小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尔佳;中国西部人力资源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颉欢;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7 田明;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何晓涛;试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权[D];暨南大学;2011年
9 田博;新世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律;和谐视阈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明浩,周林刚;农民就业选择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2 亚西,扎呷;西部大开发中的西藏传统民族手工艺[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3 胡锦涛;抓住有利时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二○○二年三月五日)[J];党的文献;2005年05期
4 陆琼;博物馆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J];中国博物馆;2003年01期
5 许立坤;;胡锦涛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新贡献——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毕加霖,毕洁莲,袁同凯;瑶族社区的扶贫与现代化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徐和平;贵州城市化未来趋势及政府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逯广斌 ,刘金明;试论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基础[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01期
9 原小能;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许宪隆;试论回族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J];回族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隆金华;;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品格[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纪闻;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争鸣——首届全国民族理论科学讨论会简介[J];民族研究;1981年01期
3 陈永清;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几点认识[J];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4 李yN辉;四川省民族理论学会、省民族研究学会工作报告[J];天府新论;2000年S1期
5 金炳镐,都永浩;“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3期
6 孙懿;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7 王汝锋,安俭;试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特点[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2期
8 民理;云南省民族理论研究学会成立大会暨云南省第二次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9 王国栋;民族理论问题的几点探讨[J];民族研究;1983年04期
10 鲁兵;内蒙古民族理论学界座谈民族团结关系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一雄;郑佑胜;;云南电力发展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潘劲;;流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A];新时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3 徐厚福;胡建国;帅长斌;;2020年江西省公路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4 张博;孙保平;孟建超;赵广枝;;浅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5 王美芳;张文新;;6—12岁儿童环套思维的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翟志龙;;柴达木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研究[A];新时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1年
7 石强;钟林生;向宝惠;;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2020年内蒙古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9 健康与医疗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健康与医疗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2004年
10 胡耀岗;胡卫平;;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吐尔达吉;重温邓小平的民族理论思想体系[N];新疆日报(汉);2004年
2 记者 刘兴祥;省民委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题讲座[N];贵州民族报;2006年
3 闵言平;以重点工程为载体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张建新;承续拓展 应时开新(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N];西藏日报;2009年
6 喀什地区政治学校 扎克尔江尼牙孜;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N];喀什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起永俊;州民族理论学会彝学会举行年会[N];楚雄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孙文振;金炳镐:40年民族理论耕耘路[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美美与共·群星[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韩承建;如何学习实践民族理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刚;中小企业群落衍生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庞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刘春明;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周建群;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昔群;现代中国执政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赵升;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叶兴建;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商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葛操;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权勇;成都蔬菜配送业的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2 孙琨懿;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王宪军;人才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霞;我国西南地区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光辉;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武晓鹏;我国商务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薛凌芸;法国近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博;中原油田海外业务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马金利;区域经济中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孙杰;第三部门在西部地区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9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