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中的权力问题及其思考
本文关键词: 民族旅游 权力阴影 文化自觉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那些第三世界国家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旅游接待地带来了一系列权力问题的困扰。文章分析了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权力问题的表现,并提出若干应对方案,期望能为广大发展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面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权力问题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power problems to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or minority tourism reception places with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to the power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globalization in the minority areas which develop tourism.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少数民族村寨的低碳景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11SZYQN33)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10YJCZH200)
【分类号】:C95;F590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露出重要的作用,并给接待地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旅游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在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晓云,赵黎明;社区旅游资源产权困境及其改善[J];旅游科学;2005年04期
2 张谨;;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及其应对[J];天府新论;2011年06期
3 徐新建;开发中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以“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为案例的评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7期
4 陈志钢;孙九霞;;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动力机制分析——以山东日照城市边缘区乡村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5 徐刚;;话语的力量——浅析福轲的权力话语理论在分析东西方关系上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红星;罗仕伟;张志勤;;乡村旅游中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2 贾县民;;农村生态旅游利益关系的协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4 肖雪;;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颜姿;;广西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7 谭滟莎;;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8 刘滨谊;刘琴;;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郑芬丽;赵振斌;;村民自主经营模式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周俊满;;寓教于游:生态道德教育新理念[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高翔;;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以贞丰县布依族为例[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甘露;卢天玲;吕青川;匡翼云;;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蒋庆华;;梦想与出路:藏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以一个木里藏族村落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7 和红媛;;徐霞客与丽江生态旅游[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8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肖星;徐曼;;广州沙面社区旅游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冼奕;;论族群文化转型——以阳朔田家河村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东;跨界旅游区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协调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e,
本文编号:1467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6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