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心理概念辨析——兼论民族心理学学科特性的显现
本文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 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 民族心理学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它的学科特性的显现在于服务民族的发展与共同生活,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内涵界定: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指受民族历史地积淀的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对人、对事、对物等客观存在和关系的心理行为反应倾向和方式;其外延包括民族的价值观念、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思维方式。相应地,研究方法需从心理学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中解脱出来,从相关学科中吸取和借鉴经验。
[Abstract]:As a branch of psychology, national psych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on life of the nation. The narrow sense of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research, which is defined from the connotation: the narrow sense of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is formed by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f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the nation. The tendency and the way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reaction to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relationship; Its extension includes national values, attitude characteristics, will characteristics,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mode of thinking. Accordingly, research methods need to be freed from the mainstream paradigm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psychology. Learn from relevant disciplines and learn from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文山学院科技处;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我国对民族心理的研究为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从研究规模和社会影响看,民族学界的相关研究更受瞩目。最为突出的是受斯大林民族理论影响,“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研究一直牵引着民族学界,但因学科及研究方法制约,该问题的证伪仍未取得突破。心理学界在进行民族心理研究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礼遇;;论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张世富;浅论我国民族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徐黎丽;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4 植凤英;张进辅;;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5 张世富;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理念及本土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施琪嘉;;从摩梭族葬礼看母系文化对死亡的心理创伤处理[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0年04期
2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3 魏国红;;加强民族交往 和谐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杨晓梅;;民族心理研究的问题及其未来展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4期
5 叶丽芹;项先红;;少数民族大学生新文化下的心理适应问题浅探[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10期
6 董莉;闻素霞;;国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压力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吴先勇;;民族杂居地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研究的进展与构想[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植凤英;张进辅;;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出路[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9 植凤英;张进辅;;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10 吴俊杰;;心理学视野中的满族研究[J];满族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4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水静;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继杰;社会结构性差异视阈下的新疆民族心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昕亮;1997-2002: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继成;魏玛共和国的国民心态与纳粹的崛起[D];四川大学;2007年
5 彭向君;维汉初中生家庭环境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涂应飞;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百灵;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本体论意义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路婷;民族社会结构性差异及其对民族心理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富;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施建业;;论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4 杨艳玲;教育科学研究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的讨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阎丽娟,钟福国;裕固族心理素质透视[J];西北史地;1998年01期
6 杨顺清;;侗族共同心理素质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银军;试探侗族民族心理素质[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8 石国义;水族传统文化心理思辩[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9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10 周兴茂;论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忠太;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区别——兼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商榷[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2 徐黎丽;论“民族心理”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关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3 王三北;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意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熊锡元;略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J];民族研究;1983年04期
5 吴团英;试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兼同《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商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01期
6 尹可丽;;族群社会心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宫蒲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初探[J];西藏研究;1984年03期
8 熊锡元;;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问题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04期
9 都淦;;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政治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1985年03期
10 熊锡元;;探求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奥秘——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J];中国民族;198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冬威;郭成;;简析民族心理剧产生的理论背景[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早期形态的学科意义[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吴俊杰;;心理学视野中的满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陆丽青;;冯特的宗教观[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吕大吉;;《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序[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吕大吉;为我国宗教心理学发展指引路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涂应飞;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侯文昌;前秦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昕亮;1997-2002:我国少数民族心理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曾锋;轮回:意识无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曾佩玲;论当代马英文学的反霸权与反国族建构书写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水静;云南傣族生死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孟永强;论多族群村落中的族群认同与交往[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2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7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