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苗族丧葬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发布时间:2018-01-29 17:25

  本文关键词: 少数民族宗教 苗族 丧葬习俗 社会文化功能 出处:《求索》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苗族丧葬习俗承载着传统的族群血缘观念,通过一定宗教仪式的展演实现亡灵身份的转化,有助于生者常态生活的回归以及社区秩序的调适。并在神圣状态下减缓压力,化解情感危机,证实孝道,实现伦理教化功能,维护社区整体利益。又因共同参与而团结互助,在聚会狂欢中整合社区民间组织,构建族群与社区和谐。
[Abstract]:The funeral custom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bear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thnic kinship and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the dead through the exhibition of a certain religious ceremony. It is helpful to the return of normal life and the adjustment of community order, and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resolve emotional crisis, prove filial piety, and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ethics education in the sacred state. To safeguard the whol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and to unite and help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to integrate the communit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party carnival, and to construct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K892.22
【正文快照】: 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丧葬习俗在苗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某些决定性的角色。苗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仪式与神圣象征无疑承载着该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也是我们分析其族群血缘观念的重要途径。一承载传统的族群血缘观念仪式承载着传统,传承着族群与社区的伦理道德、审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波;陈廷亮;咏梅;;浅析苗族鼓舞的起源和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民歌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3 沈穷竹;;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王建章;初论湖南民族地区婚俗的原始性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陈旋;;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问题[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6 暨爱民;失范与规范:对湘西事变的历史反思[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雷承光;;论审美观照下的苗族《跳月》文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8 李启群;湘西州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2年01期

9 姜爱;;元明清时期的苗汉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10 丁洁;吴修林;;湘西苗族鼓舞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代伟;郑军;;巴楚文化圈民族习惯与生态环境保护[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白晋湘;山寨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唐荣波;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欧阳治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向伟;生生不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兰;苗族反排木鼓舞之教材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田怡;中国近代民族区域整合之湘西民族地方:1930年代湘西革屯运动析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勇;论区域民俗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春艳;黔西北苗族“解簸箕”仪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9 习难;当代苗族留守儿童日常生活过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方芳;湘西苗族村级道路建设中习惯法的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顾明先;棠棣华;;四季歌(苗族)[J];华夏地理;1986年01期

2 张绍祥;;事物的起源(苗族)[J];华夏地理;1989年01期

3 苗笛;楚文化和滇东北苗族文化关系浅谈[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4 杨方刚;对贵州民间芦笙的逆向性考察──为民族音乐史的编纂提供参考[J];艺术探索;1997年S1期

5 杜佩良;云南苗族教会圣乐崇拜巡礼[J];天风;1997年04期

6 李增夫;求真实 创新论──一部难得的学术新著《中国苗族通史》[J];民族论坛;2000年01期

7 田万振;湖北苗族来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李汉林;文化变迁的个例分析——清代“改土归流”对黔中苗族文化的影响[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9 陈乐齐;侗寨苗村话斗牛[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11期

10 石邦明 ,龙炳文;湘西苗族婚姻习俗(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家烈;;战争与苗族[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通才;;苗族千百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田杉;龙炳文;;古老的哲学 辩证的思想——简介《苗族生成学》[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杨光全;;试论苗族芭茅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杨世章;;苗族谚语试论[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赵崇南;;苗族道德传统浅论[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伍新福;;略论苗族支系[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石家齐;;苗族“接龙”祭典初探[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9 杨昌国;;工具·艺术:苗族舞蹈走向生活[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吴通发;;苗族曲艺“嘎百福”简述[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曦云;苗族与凤凰的文化底蕴[N];团结报;2003年

2 记者 龙莹 通讯员 刘莉;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展亮相[N];团结报;2004年

3 古燕昕;苗族传统服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欧阳廷勇 吴一文;苗族古文字之谜[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策划 本报记者 陈丹赤;神奇背后的隐忧[N];贵州民族报;2007年

6 江鹏 记者 童顺鸣;保护苗族蜡染从现在开始[N];四川日报;2007年

7 张世辉;苗族:自称“树心”的民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罗帮义 通讯员 杨袁平;安吉苗族村寨的新变化[N];大理日报(汉);2006年

9 记者 何文昌邋特约记者 何基生;南俸苗族队在“大家庭”中和谐发展[N];海南农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潘艳;苗族人类学研究专题论坛云南大学“开坛论道”[N];贵州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茂明;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赫名;天国与冥府里的来世生活[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国琴;民族亚文化人群健康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8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鹤;抗战时期湘西现代化进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序;中派村丧葬习俗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朱荣艳;新疆汉族丧葬习俗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世蛟;明代中原民间丧葬习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白沙如拉;试论科尔沁蒙古族丧葬习俗的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李培芬;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慧;弥勒彝族支系阿乌人丧葬习俗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胡远慧;湘西保靖县苗族、土家族民歌族性特征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袁宇;苗族文化与教育的冲突与协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7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7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