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族群历史记忆的身体再现——红瑶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研究之二

发布时间:2018-01-29 20:06

  本文关键词: 红瑶 身体再现 文化表达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身体装饰是身体的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个特定群体的身体装饰的文化表达至少包含四个层面:社会身份标记、族群文化记忆的身体再现、个体情感和自我的经验表述、历史和身体政治的折射。就第二个层面而言,红瑶通过身体及其装饰行为表达对族群历史记忆的认同,并使之以身体实践的方式一代代地得以传承和"再现"。
[Abstract]:Body dec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express body culture.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of body decoration of a specific group includes at least four levels: social identity marker, body representation of ethnic group cultural memory. The 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emotion and self, the refraction of history and body politics. As far as the second level is concerned, Hongyao expresses its identity to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ethnic group through its body and its decorative behavior. And it can be passed down and "reproduc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way of body practic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和而不同:广西多民族聚居区民间信仰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11FMZ01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在人类学的身体研究领域,建构论是一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关注身体的社会性,即“自然”的身体成为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隐喻和镜像的方式。建构论认为,身体是展现社会文化的场所。在其研究取向中,“身体”概念是象征性的,主要的研究对象不是身体本身,而是身体对社会文化的“再现”。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姜南;;试论九隆神话中“沉木”的象征意义[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1期

4 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张仲民;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马敏;;政治象征:作为意义和价值阐释的功能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立胜;身体:作为一种思维的范式[J];东方论坛;2002年02期

8 金楘兰,高汉玉,周启澄;中国刺绣针法起源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彭恒礼;民间节日中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朱建军;从文字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文字类型学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保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3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7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奂平清;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易兰;中国崇虎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2年

4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5 吴天谋;城市细部: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7 张彦;现代公共关系视野下的企业商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厚石;会展与城市[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驰;;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474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74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