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彝文古籍及其文献价值
本文选题:黔西北 切入点:彝文古籍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黔西北毕节地区杂居着包括彝族、苗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在各族民族的智慧创造下,多数民族都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彝族的文化积淀更是丰厚,在多个彝文专家的努力下,彝族古籍文化已经成为毕节地区突出的文化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地区传世有四千多册纸质彝文古籍、二千余幅彝文金石遗存,这些彝族古文献记录了古往今来彝族及其周边民族的人、事、物等历史变迁,对研究民族发展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彝族古文献大多散藏民间,保养与维护工作艰巨,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解析彝族古文献的留存概况及文献价值对文献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Bijie region in northwestern Guizhou is inhabited by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cluding the Yi and the Miao. Under the wisdom of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most of the ethnic groups have formed a rich national culture, among which the Yi nationality has a rich cultural accumulation. With the efforts of a number of Yi language experts, the ancient book culture of the Yi nationalit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cultural highlight in Bijie.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there are more than 4,000 volumes of ancient Yi books handed down in Bijie, and more than 2,000 Yi gold and stone remains. These ancient docum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have recorde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Yi nationality and its surrounding nationalitie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and have a unique literatur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group. For various reasons, most of the ancient docum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are scattered among the folk. Th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work is arduou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collation of the documents is a great project. The analysis of the retention and value of the ancient docum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ocuments.
【作者单位】: 毕节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2013年自筹经费课题“西南彝族传统农业经济特征研究”(13ZC125)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7.7;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华;;论《朝花夕拾》的文献价值[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2 涂石;《不愿出嫁的姑娘》与哈尼族婚姻遗俗[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沈新林;宏博精审 求新务实——评《李渔全集》[J];浙江学刊;1993年06期
4 朱德魁;《尚书》的历史作用与文献价值[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3期
5 王绍峰;唐释道宣文献价值散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高启安;《肃镇华夷志》文献价值初探[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7 周静;阎丹红;;思辨·钩索——评新编《康有为集》的文献价值[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8 李占鹏;;论郑振铎戏曲典籍整理的学术成就与文献价值[J];求是学刊;2007年02期
9 胡永启;杨波;;焦z延搿豆渍髀肌穂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杨波;;焦z选豆渍髀肌返奈南准壑礫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白罗;;科技文献价值的动态分析及其应用[A];出版科学探索(第8辑)[C];2008年
2 刘培生;;如何确定中医抄本古籍的文献价值[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郭丽娟;龙慧;;柳州市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资源调查分析[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胜利;;略论新闻摄影的文献价值与文献美[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王雪玲;;从《四库全书总目》看清人对唐代文献价值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方祖猷;;“天崩地陷”时代的真实写照——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中保存的晚明文献[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7 王兆军;;浅议《医心方》中的性医学思想[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美娟;;浅述棹歌体诗的地方文献价值[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何晓敏;;为中华词苑保存一代文献——施议对《当代词综》评介[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10 骆晓曙;;浅论古籍信息咨询服务的新思路[A];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来涛;《古瀛诗苑》的文献价值[N];潮州日报;2010年
2 詹福瑞;一部有文献价值的小书[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葛建亚;集邮文献价值彰显[N];中国集邮报;2005年
4 宁志荣;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兼备[N];山西日报;2002年
5 杜超英;纪实图片解读的文字缺失[N];中国摄影报;2005年
6 喻金刚;集邮文献的参展与评审[N];中国集邮报;2006年
7 肖贵洞;近现代文献鉴定的项目与方法[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孙丽艳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文献纪录片的多重价值[N];中国电影报;2007年
9 记者 金鑫;《二万五千里》誊清稿本影印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贾树;你想投资收藏古籍善本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q;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长文;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唐雯;晏殊《类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戴建国;《渊鉴类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绍清;《唐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张晓丽;明清医学专科目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明军;古抄本《文选集注》残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艳红;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章雪峰;《大唐六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文锋;《尸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世英;《唐会要》的编撰体例及其文献价值[D];安徽大学;2007年
6 程莹;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大伟;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的文献学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褚薇薇;张湛及《列子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玉燕;《唐诗鼓吹》考探[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韩爱平;吉林地方志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8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