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中的马关县侬智高遗址
本文选题:文化生态 切入点:侬智高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八寨阿雅城遗址和大坟包是云南省马关县两处与侬智高有关的遗址,人们赋予两处遗址不同的解释。阿雅城遗址的主人龙海基被学者和地方精英说成是侬智高与狄青作战失败之后为逃难而化名生存的化身,龙海基也被当地不同民族认同为各自的祖先。大坟包遗址被认为其埋葬的是侬智高部队抗击交趾战死沙场的将士。侬智高遗址文化表现出模糊性与边缘性特征,其与马关县的文化生态环境有密切关联。马关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县境山多路险,是侬智高战败后逃难的理想下落点。其边陲、山区的特点也为侬智高遗址相关传说文化的边缘性与模糊性找到了缘由。
[Abstract]:The Bazhai Aya City site and the Big Tomb bag are two sites related to Nong Zhigao in Mag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The two sites were given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Longhaji, the owner of the Aya City site, was described by scholars and local elites as the incarnation of Nong Zhigao's survival as a pseudonym for escape after the defeat of the war against Di Qing. Longhaiji was also recognized as their ancestors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the area. The site of the Great Tomb bag is believed to be buried by the soldiers of the Nong Zhigao Army who fought against battlefield, who died in the war. Nong Zhigao's culture shows fuzziness and marginality.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a Guan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border of the motherland, and is an ideal drop point for Nong Zhigao to flee after the defeat of the w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 area also provide the reason for the marginal and fuzziness of the legends related to the Nong Zhigao sit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菁;;近十年来国内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黄焕光;关于侬智高的结局[J];学术论坛;1983年01期
3 农贤生;侬智高的下落辨析[J];广西地方志;1998年05期
4 魏美仙;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J];学术探索;2002年04期
5 许宪隆;;侬智高下落小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东海;吕暮瑾;;基于需求层次提升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彭瑛;;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肖占君;;教育科研中人类学思维的艺术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4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冯跃;;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卢玲;;毕节彝族土司与元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考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韦晓康;赵志忠;;陀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及其特征——以云南景谷县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8 蒋新红;;清朝国家权力在西双版纳彝族地区的延伸——以倚邦土司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张承津;;黑龙江生态旅游消费流行与目标市场情报资源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10 傅金洁;;从生态人类学角度看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J];才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心宪;;新世纪初国内期刊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过程——巴蜀作家群生态研究理论依据的文献整理之一[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4 常永才;李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应避免“好心”办成坏事——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5 刘琪;;流动性与多样性——对云南德钦县的历史人类学考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6 杨奕望;;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医体质学探析[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戴嘉艳;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郭书林;明代土兵述略[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余从刚;柱式艺术中生命意识的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徐铜柱;;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文化生态责任的强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3 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内的矛盾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4 钟淑洁;积极推进文化生态的健康互动[J];长白学刊;2001年06期
5 刘春花;;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长乐;论“文化生态”[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邓先瑞;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沈建良;;文化安全:文化生态的视野[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孙卫卫;大众文化规约与文化生态培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李红春;;锻造传媒批评 加强文化自律——试论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态建设的积极作用[J];理论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力波;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振丽;文化生态的哲学探析[D];新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正廷;从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探寻壮傣民族关系[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罗彩娟;;空间记忆与族群认同——云南省马关县壮族的“侬智高”纪念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唐华清;;广西天等“峒信”侬智高庙会文化演变考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侬鼎升;侬智高是壮民族英雄——与万揆一先生商榷[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5 罗彩娟;;历史记忆与英雄祖先崇拜——以云南马关县壮族“侬智高”崇拜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6 侬鼎升;广南侬土司是侬智高后裔考——和白耀天先生商榷[J];广西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玲;;耦合与共生:族群表述与文化生态——以中越边疆侬智高传说为考察对象[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2 罗彩娟;;成吉思汗与侬智高的比较研究——基于蒙古、壮两个民族性格特征的分析[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舒琪;侬智高跨国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3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8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