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守持中的涵化——以桂林旧村回族经济发展为例
本文选题:回族 切入点:文化守持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介绍旧村回族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视角,探讨当地回族面对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在获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守持其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不变,同时又积极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Hui nationality in the old villag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logical ethnology, discusses how the local Hui nationality faces the realistic 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how to obta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the core contents of its traditional culture remain unchanged, but also actively adapt to and respond to the impact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gxun-chx2013073) 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项目(2011B031)
【分类号】:C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永久;刘庸;;城市社区民族文化涵化的类型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安民;;关于文化涵化的若干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波;;试论四川藏羌民俗旅游开发及其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永祥;;傣雅服饰的族群标志与民族认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的研究案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3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孔伟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民族认同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卢阳凌冰;;浅析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导向之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6 罗锐华;;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的推进[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7 杨薇;李子贤;;九隆神话:文献记载与民间口头传承之流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罗吉华;;族群认同是如何建构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9 李富强;;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J];桂海论丛;2009年06期
10 叶江;;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历史刍议[J];国际观察;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斌;;回汉杂居村落社区的民族、家族与派别——豫西南R市L村个案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马平;;关子“尔曼里”的社会人类学思考[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8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周建新;柴可;;族群认同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的双重视野[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10 郑向春;;迁徙于历史与想象之中——一个普米族村落的迁徙史与身份认同[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5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9 吴爱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覃娟;叶梅小说与土家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8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磊;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汤文霞;旅游业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村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季方;文化人类学与涵化研究(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安庆国;“民族无意识”与文化接受机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转换[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6期
3 高永久;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永才;John W.Berry;;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李振中;;回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3 辛智;;回回的鲜明特征[J];中国民族;1987年08期
4 毕发认;;回族他称研究[J];今日民族;2008年01期
5 马学林;试谈回族学[J];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8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