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毗人的历史演化进程研究——对人类文明演化路径及影响因素的思考
本文选题:苏毗人 切入点:吐蕃人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苏毗人是青藏高原上很早就存在的人类群体之一系。苏毗人与吐蕃人早在7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联系。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苏毗、象雄三大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完成了西藏高原上三大群落人群的历史性融合。吐蕃人用武力征服了苏毗人,但两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却一直持续未有间断,最终苏毗人还是融入了青藏高原的吐蕃人之中。苏毗人的历史演化进程所反映的文明演化路径是:地域上迁徙与交流——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融——政治上的征服与融合并渐趋统一的发展脉络,其历史演化进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各个要素的影响。
[Abstract]:The Sappi people are one of the human groups that existed early on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The Subi and the Tubo people had been in contact as early as 7th century. On 7th century, Songzangamu unified the three major tribes of Tubo, Subi, and Xiangxiong. The Tibetan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histo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eopl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completed. The Tubo people conquered the Soviets by force, but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ntinued without interrupti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Subi people reflects the path of civilization evolution, which is the connection and blending between the migration and the community-culture in the region, the political conquest and the political subjugation. Merging and gradually unifying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is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正刚;;苏毗初探(一)[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2 杨正刚;;苏毗初探(续)[J];中国藏学;1989年04期
3 周伟洲;;古青海路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4 杨铭;;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所见苏毗与吐蕃关系史事[J];西域研究;2011年03期
5 石硕;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天开;;论藏族居住建筑的诗意元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张晓东;;浅谈宗教信仰对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6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7 梅向东;发展论的文学史观梳理与质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王小甫;;回鹘改宗摩尼教新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苏亦工;法律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刘爽;当代俄罗斯社会史研究的特点及趋向[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博;;唐蕃大非川之役与星象问题[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杨坚;胡文亮;刘旭华;;口述科技史料采集实践与体会[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江荻;;藏语声调形成的过程与社会历史系统状态[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8 袁成毅;;抗日战争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9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10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志鹏;论唐代三受降城和盐州城的修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秀玉;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才让扎西;敦煌古藏文文献《罗摩衍那》的文学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U,
本文编号:1597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9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