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心与周边的时空转换:民族信仰互动与共生——以汝柯村玛丽马萨人的民族信仰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2 07:22

  本文选题:民族信仰 切入点:藏传佛教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不同民族信仰间除了冲突与融合外,随时空转换互动和谐共生为存在常态。纵观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横向发展与共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休戚相关。汝柯村玛丽马萨人的藏传佛教和东巴教等信仰在时空转换过程中互动和谐共生,这种多元异质宗教信仰形成了一个多元共生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民族信仰层面的具体展现。
[Abstract]:In addition to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the interfaith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besides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interacts harmoniously and harmoniously at any time into a normal existence. Its format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with horizontal development and synchronic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he belief in Tibetan Buddhism and Dongba religion of Mary Massas in Ruco Village interacts and harmon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time and space conversion. This pluralistic and heterogeneous religious belief forms a pluralistic symbiotic body. It is the concrete display of the pluralistic patter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the level of national belief.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藏区民族宗教的社会和谐性研究”(07JC850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宁;;甘南舟曲藏族“朝水节”习俗的人类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和晓蓉;;“民族信仰”定义及其特质探析——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信仰特质及当前“民间信仰热”的反思[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3 赵心愚;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4 麻国庆;;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的时空转换[J];思想战线;2006年04期

5 郭志合;;攀附与逃遁:民族信仰和谐共生——以藏传佛教与纳西族民族信仰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6 王尧;藏文大藏经 丽江—里塘版甘珠尔经述略[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7 王建新;;宗教文化融合研究三题 以人类学的视角[J];中国宗教;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健;庄春辉;李瑞琼;;对大九寨国际旅游区藏羌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7 席武俊;王金亮;陈华芳;王平;毕艳;蒋连芳;;滇西北香格里拉典型湿地功能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8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成胜;;汉灵帝私敛考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国”观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包斯钦;;游牧文化的必然性及历史规律探析[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丁宏;;伊斯兰研究的几点想法[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谈天;;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内部对话”问题的思考[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黄玉顺;;孟子正义论[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9年

8 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9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成立;;民间组织与宗教:藏区乡村的社会控制——以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艾山江·阿不力孜;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启勇;文化整合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3 宗鑫曼;;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特殊性的初探[J];青年文学家;2009年17期

4 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5 赵心愚;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6 何家祥;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u嵜衿缡印盵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7 和晓蓉;;民族心灵传承文化浅论[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8 和晓蓉;和继全;顾霞;;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及其维护与再造[J];思想战线;2009年01期

9 和晓蓉;;宗教和谐视角中的西藏佛苯关系浅析[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10 马宁;;舟曲藏族的年节习俗研究——以黑峪沟为个案[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护国利民 随顺世间——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1年04期

2 安才旦;;拉萨东南西北的过去时[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1年04期

3 刘子倩;;盐井的文化交融[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6期

4 马品彦;;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与演变[J];共产党人;2011年01期

5 颜亮;;藏传佛教萨迦派佛学思想中“离言”说[J];传承;2011年17期

6 谢奕秋;;西藏,千年不变的守望……[J];南风窗;2011年16期

7 ;文化资讯[J];共产党人;2011年07期

8 南杰·隆英强;;藏族赔命价习惯法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挑战及其可能贡献[J];民间法;2009年00期

9 孙勇;;西藏社会稳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10 端智;;不丹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现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学文;;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发展之述评[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班班多杰;扎洛;周拉;孙悟湖;;近年来藏族宗教生活中出现的若干新现象[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鹏权;民族性 现代性 藏传佛教宿命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潘琼阁;藏传佛教:在脆弱的土地上守护生态天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记者 马子雷;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李亦恩;藏传佛教培训班学员来岳考察[N];岳阳晚报;2010年

5 记者 冯骥 常川;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N];西藏日报(汉);2010年

6 赵国栋 于转利;茶与藏传佛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彦龙;揭开藏传佛教神秘面纱的人[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尕藏加;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记者 周东平;青海上亿资金保护藏传佛教名寺[N];人民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马玉龙;我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培训班结业[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6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9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晓菁;藏族格言诗哲理新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郭志合;纳西族与藏族民族信仰和谐共生关系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7 李冰洁;藏传佛教在藏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白丽娜;论章嘉·若必多吉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书博;试论藏医学及其现代转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0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00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