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苗族解决无证据纠纷神判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18:41

  本文选题:苗族习惯法 切入点:无证据纠纷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苗族解决无证据纠纷神判方式源于苗族人对鬼神的敬畏以及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捞油锅、踩铧犁、喝鸡血等是苗族神判的主要方式。虽苗族神判方式愚昧落后且与国家法存在冲突,但其有利于解决苗族内部无证据纠纷,对苗族成员有警示作用及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国家法之不足。在今日苗族村寨,神判已不再是解决无证据纠纷的主要方式,但受文化惯性影响,不仅神明裁判观念仍然存在,有的神判方式在解决无证据纠纷中仍具有重要威慑作用。对苗族神判进行客观分析与理性批判,对我国苗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Miao people's way of resolving unsubstantiated disputes stems from the Miao people's reverence for ghosts and their worship of nature and ancestors. Drinking chicken blood and so on is the main way to judge the Miao people. Although the Miao people are ignorant and backward in judgment and conflict with the state law, it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dispute of no evidence within the Miao nationality. It is a warning to the members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and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national law to some extent. In the village of Miao nationality today, the judgment of God is no longer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dispute without evidence, but influenced by cultural inertia, not only the concept of divine judgment still exists. Some divine judgment method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deterrent role in resolving disputes without evidenc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rational criticism of Miao nationality's divine judgment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Miao nationality area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英萍;李春光;;论神明裁判及其影响[J];法学家;2007年03期

2 施青;;试析苗族“神明裁判”与其原始宗教三大崇拜的关系[J];民族论坛;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罗绍林;;试论法律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于大伟;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丽春;;原始宗教对白裤瑶民俗竞技文化发展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陈柳;;摩梭人达巴经及其文化内涵[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李宣林;哈尼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高立士;;新平县傣族传统文化[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牛清臣;;原始达斡尔族的崇拜与信仰[J];学理论;2011年14期

6 李莲;;佤族木鼓象征与功能的文化解读[J];学术探索;2007年01期

7 周相卿;;台江五寨与原始宗教相关的苗族习惯法规范[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8 李善河;;羌人的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8期

9 王曼;;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结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马品彦;;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与演变[J];共产党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芳恒;;略论宗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于静;王子华;;1910-2000年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著作要目(中文版)[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3 王爱国;;多元文化中和谐共处的云南宗教——兼谈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黄桂秋;;麽渌甲新论[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胡晓娟;;北宁市满族“老天地”祭祖仪式的调查[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艳红;朵兮薄教:白族文化的原始基因[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田乃越;宗教与社会[N];联合时报;2004年

3 阮凤文 首席记者 王茵;守候一个民族的神秘[N];牡丹江日报;2007年

4 牟钟鉴;民族学和宗教学的分途与相遇[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晓蕊;珞巴族: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N];西部时报;2008年

6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邓宏烈;羌族: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多神信仰[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明;德昌傈僳人云南寻亲[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记者 梁姗邋实习生 谢曼妮;“民族民间信仰”纳入理论视野[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段波;文化互动中的白族本主信仰流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烨;新疆乌孜别克族民间信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沙志军;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社会功能及其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0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30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