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阿昌族的族群分化与语言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20:28

  本文选题:阿昌族 切入点:阿昌语 出处:《思想战线》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阿昌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由于受文化影响而导致族群分化,进而引发语言变迁的情况具有典型性,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语言问题。一、阿昌族的族群分化据史籍记载,阿昌族的先民经过多次迁移,大约在13世纪定居于今天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缅甸的北部地区。境内阿昌族人口约3万人,聚居在陇川、梁河、潞西和盈江。由于居住地域的原因以及民族关系的变化,早期阿昌族都受到傣族影响,后来梁河和潞西的阿昌族又受到汉族影响,而盈江阿昌族近年来受影响于景颇族。陇川阿昌族受傣族影响,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梁河、潞西地理位置紧靠云南汉文化较发达的腾冲县及龙陵县。到了近代,特别
[Abstract]:Zheng Achang is one of the unique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mainly living in Dehong Dai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This is a language issue of great value. First, the ethnic division of the Achang ethnic group,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ancestors of the Achang nationality have been relocated many times. Settled around 13th century in what is now Dehong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Myanmar. There are about 30,000 Achang people living in Longchuan, Lianghe, Luxi and Yingjiang.As a result of the chang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ethnic relations, the early Achang were influenced by the Dai, and later the Achang of Lianghe and Luxi were influenced by the Han nation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Achang nationality of Yingjiang has been affected by Jingpo. The Achang of Longchuan is influenced by the Dai, and the whole people believe in Buddhism spread from the south. Liang he, Luxi is located close to Tengchong County and Longling County, where the Han culture is more develop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modern times, especially in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留学生院;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梅;;在昆阿昌族语言使用现状和传承发展[J];今日民族;2008年08期

2 畅江;前进道路上的坎坷——陇川县阿昌族、德昂族采访手记[J];今日民族;2003年04期

3 少逸;曹钰楠:快乐的“小当家”[J];初中生之友;2005年Z1期

4 攸延春;山外的“文明”与心中的“家”[J];今日民族;2001年04期

5 攸延春;;悲欢俱为舞 苦乐皆是歌[J];今日民族;2010年01期

6 ;阿昌族婚礼:简单而有趣[J];今日民族;2003年12期

7 于维敏,文小勇;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张英;赵毅;;试论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以景颇族、阿昌族为例[J];学理论;2010年28期

9 ;愿作春泥更护花[J];中国妇运;2003年09期

10 老嘲;;阿昌族文化的新生[J];中国民族;199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悠;;阿昌族本族文字的缺席和文化保护课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2 桑耀华;;景颇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与两个文明建设[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3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桑耀华;;景颇族山官问题初论[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5 龚佩华;;景颇族的山官和山官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6 邹浪萍;王青;李正坚;耿忠慧;钟勇;;云南20个少数民族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肖家成;;景颇族的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8 李明;余发昌;李跃敏;;云南14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刘婷;;云南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左梦兰;魏(钅长);;7—11岁汉族、傣族、景颇族儿童概念形成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陇川——中国目瑙纵歌之乡[N];云南日报;2005年

2 张世辉;阿昌族:户撒刀的传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孙殿喜;户撒刀影600年[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项陆才;阿昌族:追赶太阳的脚步[N];云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沙青;富有创造力的嫁接[N];云南日报;2001年

6 李晓岑 朱霞;户撒刀与阿昌族的制铁技术(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刘扬武;户撒阿昌族皇阁寺的由来[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记者 王雪飞 项陆才 江世震 通讯员 曹先鹏;腾瑞公路提前全线抢通[N];云南日报;2004年

9 李晓岑 朱霞;户撒刀与阿昌族的制铁技术(上)[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沈孝明 记者 赵碧华;在沸腾的阿昌族乡狂欢[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慧芳;冲撞与演进:中国景颇社会百年探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熊顺清;上座部佛教在户撒阿昌族聚居区的传播及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张兴无;西南少数民族财富观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郭振华;滇黔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山河;阿昌族人才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何雅云;阿昌族“蹬窝罗”舞蹈的传承与演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龚济达;云南省德宏州景颇族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志萍;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的历史发展变迁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5 叶洁;云南德宏州芒海镇景颇族牛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6 应乾;山区景颇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丘明秀;云南德宏景颇族特色食品包装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9 鲍宏光;试论基督教在景颇地区的本土化问题[D];清华大学;2005年

10 付元元;景颇族人名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3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