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蒙古族那达慕符号在当代的重构与族群认同

发布时间:2018-03-23 03:22

  本文选题:蒙古族那达慕 切入点:符号变迁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蒙古族那达慕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达慕植根于草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牧人创造的游牧文化环境之中,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由于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那达慕的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政府的声音与民众的表述衔接在一起,把传统那达慕符号的展示与现代化的展演交织在一起,显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与和谐。东乌珠穆沁旗旗庆50周年开幕式借用了传统,同时也张扬了传统。
[Abstract]:Nadamu of the Mongolian nationality was nam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adamu was rooted i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rassland and the nomadic cultural environment created by herdsmen, and wa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Because of ecology, society, The changes in economy and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Nadam have also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voice of the government is linked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public, intertwining the display of the traditional Nadam symbols with the exhibition of modernizatio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East Uzhimuqin Banner borrows from tradition and promotes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
【基金】: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项目编号:04BMZ010)成果之一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葵;;记忆论与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汪又菊;;仪式与生存逻辑——从人类学角度解读《红楼梦》中贾府祭祖仪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4 赵霞;;“三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秩序乱象与价值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5 白如;王越;;徐沟背棍艺术调查报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孙显元;;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延与变革[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焦瑞;;对豫剧当代传承模式嬗变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董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罗国辉;邵雍;;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的纪念活动[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敏俊卿;;一个伊斯兰教团体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的社会人类学考察——以东乡县库布林耶门宦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8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张杰;;论消费主义视野下城市文化遗产的克隆[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10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汤顺霞;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清;沂蒙丧葬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以唐山大地震殉难者的埋葬与祭祀为例[J];民俗研究;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梦然;;旅游语境中蒙古族那达慕的传承与发展——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杰;;那达慕大会[J];新长征(党建版);2009年07期

3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与功能[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03期

4 萨仁娜;;仪式庆典中的认同建构与国家的“在场”——以河南蒙古族的“那达慕”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5 陆文梅;;“马背民族”正冲向世界——记1991年度内蒙古“那达慕”经贸交易会[J];中国民族;1991年11期

6 丁明波;陈忠;;激情那达慕[J];中国边防警察;2007年03期

7 邢莉;;那达慕体现的人文精神[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5期

8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这种收礼行为是否构成违纪[J];中国监察;2004年05期

10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乌丽丝;;蒙古民族“那达慕大会”的发展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变迁[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李凤新;;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磊;许燕;;试论“那达慕”的综合功能[A];论草原文化(第九辑)[C];2012年

5 王莎莎;;《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6 白红梅;额尔敦巴根;;蒙古族那达慕文化溯源[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7 白红梅;;那达慕文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释[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周冰;;挖掘本土资源 丰富区角内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新辉 通讯员 孙丽;呼伦贝尔举办那达慕大会[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邢景平;草原那达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周学明;欢腾那达慕[N];张掖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春瑞;第十九届全区旅游那达慕大会在格根塔拉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汪文;呼伦贝尔羊名扬那达慕[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记者 刘洋 王玉琢 咏梅 韩卿立;首届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在成陵旅游区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魏富强 那顺;首届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隆重开幕[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8 记者杨桂丽、通讯员庞海东;2010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获国家文化部批准[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9 记者王玮 冉娃迪;我市召开第七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动员电视电话会议[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10 庞海东;第七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执委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海霞;“那达慕”大会市场开发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辉;那达慕源流及其文化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浩布尔;那达慕的发展及其创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白丽丽;草原牧区“那达慕”的传承与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贾瑞光;那达慕文化变迁及其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冯建军;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的项目分类体系构建及发展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7 李含;蒙古族那达慕发展现状及学校传承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吕金梅;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芳;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那达慕”草原节体育环境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祁永霞;民族节日的传统与重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1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51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