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的生成与存续
本文选题:“打喜”仪式 切入点:人生礼仪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打喜"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诞生礼仪式的核心内容。这个特殊的人生礼仪因为清江流域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状貌而形成和发展。打花鼓子源于清江土家人的歌舞传统,土家人对生命的渴求在仪式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理清"打喜"仪式存续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对于土家族人生礼仪和文化系统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Da Xi" ceremon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nativity ceremony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the Qingjiang River Basin. This special life etiquette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unique natural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Qingjiang River Basin. Playing flower drums originates from the tradition of singing and dancing of the Tujia people in the Qingjiang River. Tujia people's desire for life is fully embodied in ritual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natural, historical and social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Da-Xi" ritual,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ujia's life etiquette and cultur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CSQ11018)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植清;;明代施州卫的设立与汉族、土家族的融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陈希红;陈立柱;;管仲故里颍上县说综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憨瑞祥;;简论文学经典重构的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丁云亮;;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社会学的重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贾少英;;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高字民;;拟像审美反思与当代影视的内容生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李新峰;试释《汉书·地理志》郡国排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鲍远航;;南北朝山水散文的文化异质——以《水经注》和南朝山水书札为例[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10 吴海进;;后现代语境中仿像符号商品文化消费批评[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凤冉;;《水经注校证》淮水篇纠误[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卫国;;渝东盐业与三峡文化[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6 任桂园;;为盐而战的廪君、盘瓠后裔与三峡井盐业[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7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刘安志;;唐代龟兹白寺城初考[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9 黄雄;徐静超;万敏;;园林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延续研究——以习家池历史公园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10 尚民杰;;唐李承乾碑文相关问题探讨[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4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文初;《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雁霞;旅游城市的文化规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洋;战国秦汉武关道军事地理论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淑敏;论莫妮卡·阿里《砖巷》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贺慧慧;战国魏西长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侯威;汉魏六朝史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资料[J];华中建筑;1990年01期
2 张汉卿;;首届土家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在恩施召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3 熊家良,陈正慧;1993年土家族文化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陈正慧;1995年土家族文化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耿国彪;;龙山 古老的酒歌与秦简[J];绿色中国;2009年Z1期
6 彭继宽;抢救保护仍是当务之急——谈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J];湖湘论坛;2002年06期
7 段超;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谢亚平;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J];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陈玉平;;冲寿傩:土家族老年人的生命通过仪式[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10 卢瑞生;;永顺 努力开创民族文化工作新局面[J];民族论坛;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红;;关于三峡农村群众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现状说起[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2 朱联群;;附录 贵州傩文化研究资料目录汇编[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郭静;;从清明节看民族文化传承——土家人清明挂亲[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斌;清江流域民族文化的四大看点[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龙莹;我州编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N];团结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宋勇;构筑农民“精神乐园”[N];三峡日报;2009年
4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考察民族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及成因[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通讯员 彭晓东邋记者 廖宏成;龙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至6项[N];湖南日报;2008年
6 王权 周万全 田有松;让民族的记忆更生动[N];团结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卫华;土家山歌 文化新视野下的再度唱响[N];贵州政协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敏;“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赚得钱就行”[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祖先厚赐 后人薪传[N];团结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彭美桃 谭永凯 杨时勉;保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效显著[N];团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向丽;湖北清江放排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2 刘文炯;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罗婷方;湘西碗米坡库区移民村镇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杨开黎;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文化创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夏世龙;中国民俗文化的“现在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淑英;亲情的重温与表演[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蓓蓓;明清徽州地区丧葬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张爱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及其传承与保护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1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5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