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与认同序列重构: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例
本文选题:公民教育 切入点:社会支持 出处:《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认同从不同结构层面上形成了认同序列,其发生作用往往通过社会成员和社会结构来实现。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变化成为影响认同序列重构的主要因素。公民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和纳入社会治理的要素,从而为少数民族认同序列重构提供有机社会支持。从国家层面上讲,要实现公民教育对认同序列的重构,需要从多元治理、分层治理与参与治理三个方面进行建构,进而回应社会转型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Abstract]:Identity forms a sequence of identity from different structural levels, and its role is often realized through social members and social structures.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hang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ethnic areas has become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sequence.Civic education must fully consider and incorporate the elements of social governance so as to provide organic social suppor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ethnic identity sequence.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identity sequence of civic education, we should construct it from three aspects: pluralistic governance,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an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and then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民族地区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0CZZ004) 2012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公民教育与认同序列重构”(项目批准号:ZZHDZF12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晶;;试论公民慈善意识的培育[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翟恒友;赢得社会支持 做好民政工作[J];中国民政;1995年05期
4 胡杰华;;谈民众的清官意识[J];理论前沿;2008年10期
5 丛晓峰,唐斌尧;转型期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实践模式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雷丹;赵玉芳;汤永隆;赵守良;李辉军;张保;;地震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9期
7 韦海峰;政府投入与社会支持是发展社会保障的物质保证[J];中国社会工作;1995年03期
8 郭强;家庭减灾的社会支持系统[J];中国减灾;2002年04期
9 商文成;潘建平;;公民教育与当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培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10 李杰;雅茹;侯友;;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为例[J];前沿;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廖晓明;张艺;;论构建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平;;服务型政府根本推动力论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冰;徐燕娜;;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安全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华山;;我国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关注国情因素[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莹;;危机干预模式对受灾者的个案介入——以漳州市救助管理工作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德启;宇文振国;;桃林口水库移民安置模式与收入恢复[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剑瑾;志愿者行动需要社会支持[N];中国老年报;2003年
2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新泰市统计局局长 韩国强;加大普法力度 让社会支持统计[N];中国信息报;2000年
4 项铮;地震过后我们如何面对?[N];四川科技报;2008年
5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6 狄芳;震后心理“减灾”三法[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李合生邋叶清林;聚社会各方之力 促侨联事业发展[N];青岛日报;2008年
8 欧阳洁;企业自救 政策护航[N];人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剑军 实习生 徐波;天村实验,播撒基层民主之种[N];湖北日报;2005年
10 记者 陈鹏;推动大连慈善事业更好发展[N];大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娄淑华;公民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肖三蓉;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明禄;凝冻灾害危机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慧铭;深圳市危机干预热线的组织与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关于器官捐献的公民教育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侯越;转型期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肖岚岚;城市弱势群体多元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赵博;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沙东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张虹;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公务员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谈海峰;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社会支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植靖;西部计划志愿者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云云;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10 徐忆;基于社会保障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9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8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