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与吐谷浑之族源考释

发布时间:2018-04-16 08:00

  本文选题:阿夏 + 吐谷浑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将藏文史籍中的"阿夏"部族归拢为吐谷浑,致使国内学界错误地将"阿夏"视为"吐谷浑"的藏文名称。文章借助大量藏文史料,考辨了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和吐谷浑的族属关系,进而提出"阿夏"部族并不能简单地与"吐谷浑"归入同一个族群之中,它们各自有源,族属有别,不能混淆为同一族群的不同称谓。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 , the tribes of the Tibetan history book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to the name of the Tibetan language , which causes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to wrongly designate the " Xia " as the Tibetan language name of " Tugu hun " . The article tries to identify the family relations of the Xia and Tugu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ibetan culture by means of the large quantity of Tibetan historical material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at the " Acharya " clan cannot be simply merged with " Tugu hun " into the same ethnic group , and their respective active and family are different , and cannot be confused as different titles of the same ethnic group .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及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4XWD-S03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贤者喜宴■》摘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祥;;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产生条件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姚卫群;佛教的“涅i谩惫勰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佟洵;北京城内庙中寿星──法源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黄玉顺;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李强;;帕邦卡和玛茹堡的历史源流问题考——实地考察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解答[J];才智;2012年01期

6 刘丹;宋国庆;;从元好问看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关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汪生花;东梅;;浅谈吐谷浑文化的包容性[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1年05期

8 贺冬;;吐蕃军队武器装备简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年01期

9 张一民;李生亚;;经声佛火两凄迷——浅谈纳兰性德对佛教的认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10 陈开科;;俄国汉学家巴拉第的佛教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先进;张华宾;;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特征[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力群;;对唐代葡萄镜中佛教文化特色的认识[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4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铭;;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对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悦梅;;从出土文献看吐蕃占领西域后的管理制度[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9 乌兰;;印藏蒙一统传说故事的由来[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10 李娜;;藏门珞民族间跨文化传播方式初探[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姜涛;后秦佛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三羊切旦;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诉讼文及语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华旦多杰;论《格萨尔》对藏族牧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yN;“边玛墙”考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官却当周;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周草;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斌;唐代西部诗歌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涛;藏族吉祥图案视觉符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庆夫;隋唐五代西北民族史研究概述(续)[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2 陶克塔呼;土族源流新议——兼谈土族的历史斗争[J];民族研究;1982年03期

3 心雨;西宁土人[J];青海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4 芈一之;土族族源考[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5 李生华;土族绝非吐谷浑后裔——对土族族源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王叔凯;古代青海中西交通道考[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7 黄盛璋;方永;;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发现记[J];考古;1962年08期

8 佐藤长,梁今知;隋q,帝征讨吐谷浑的路线[J];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1期

9 许新国;露斯沟摩崖石刻图像考[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10 董思源;g购钡淖蛱煊虢裉臁仕嗤料缧兄齕J];中国土族;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国;;青海藏族族源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2 冯继钦;;有关奚族族源的两个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3 黄才贵;;侗族族源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4 张子伟;;跳神三题——土族跳“於菟”与土家族“跳土神”之比较研究[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佘贵孝;;宁夏固原地区回族族源与发展析论[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李得贤;;隋炀帝西巡道路中几个地名的考实[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7 付玉芹;赵晗;许雪莲;张全超;周慧;朱泓;;内蒙古和林格尔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王双怀;周佳荣;;论唐代的和亲公主[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9 曾永义;;青海掠影[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国安;;龙江两岸的水族——水族族源及与壮族的关系[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军;鲍义志委员建议 设立“吐谷浑”文化中心[N];青海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春香;吐谷浑与丝绸南路文化研讨会在都兰举行[N];柴达木日报;2011年

3 张世辉;土族:来源于吐谷浑的民族[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许新国;吐谷浑领地与吐谷浑王[N];青海日报;2003年

5 记者 马春香;集八方智慧 打造千年吐谷浑“金名片”[N];柴达木报;2010年

6 记者 盛楠;民革青海省委建议:在都兰设立吐谷浑文化中心[N];西宁晚报;2011年

7 记者 王志远;鲍义志率调研组调研吐谷浑文化开发[N];青海日报;2011年

8 陈训先;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下)[N];潮州日报;2011年

9 陈训先;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上)[N];潮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胡钟艺 陈长生 马小明;互助土族:吐谷浑的后裔[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文学;吐谷浑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付玉芹;内蒙古中南部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季娜;吐谷浑与新疆[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袁志鹏;唐代吐谷浑民族迁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清顺;台湾陈姓的影响及其族源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4 孙丽霞;山东文登丛氏家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袁飞;蒙古部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青峰;我国藏族人群线粒体DNA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姚智峗;唐汪川唐姓东乡族穆斯林的族源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8 斯哈娃特;罗布人族源及其方言中的蒙古语族语言词汇[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才项措;青海卡力岗历史文化变迁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10 覃透;覃氏族源古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5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