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重庆土家族土司国家认同原因与政治归附

发布时间:2018-04-16 04:41

  本文选题:重庆 + 土家族 ; 参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庆酉阳冉氏、秀山杨氏和石x+马氏、陈氏和冉氏等土家族土司曾长期存在,由于历史渊源、文教引导和职位诱惑等原因而表现出极强的国家意识,积极认同元明清等朝代表的国家正统,是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政治代表,有力维护了土司时期重庆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和繁荣的大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不应分割的部分。为维持统治利益,重庆土家族土司认同新朝代表的国家正统,通过政治归附以延续土司职位和自身在民族地区的合法统治地位,既有因国势强盛而积极向化,亦在朝代更迭时认同强势政权。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 has been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Chongqing Youyang Ranji, Xiushan Yang and Shixmao, Chen and Ranjean Tujia Tusi have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ir historical origins.As a result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the temptation to hold positions, they showed a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actively recognized the orthodoxy of the state represented by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was the polit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ethnic areas.It can maintain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the Tujia area in Chongqing during the Tusi perio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consolidat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national unity and prosperity, an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ocess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uling interests, the Tujia Tusi in Chongqing recognized the national orthodoxy represented by the new dynasty and extended the position of the Tusi and its legal dominance in the ethnic areas through political attachment.Also in the change of dynasties to identify with the strong regime.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乌江流域历代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10XMZ013) 重庆市社科联资助项目“乌江流域土司制度与社会控制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2008-XW11)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唐建兵;;论民族发展与国族认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品,崔莉;三峡地区科举时代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分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丁世忠;土家族教育与儒家文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深远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李良品;冉建红;吴冬梅;;石柱“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与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5 向轼;;长阳土家族“跳丧”稳定传承之诱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李伟;渝东南山歌民间美学思想初探[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东人达;;酉阳土司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论证[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曾超;;乌江丹砂开发史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成臻铭;;论清代土司区变动的过程、特点及原因——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彭福荣;;酉阳冉氏土司的沿革、族属与民族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雪梅;;乡村记忆与社会转型:对一个社区口述史的解读[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金花;士人与土司[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花;明代渝东南地区土司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姜爱;鹤峰屏山土家族招赘婚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4 吴金庭;守护民族的心灵[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聂树平;明清时期史学与文学文献中的秦良玉形象[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6 宋亚玲;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熊英;土家语衰落趋势刍论[D];广西大学;2005年

8 杨涛源;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侯万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莉萍;明代京畿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2 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3 彭兆荣;;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之间[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吴开松;解志苹;;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族认同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代山;;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司的社会控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莫代山;;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争袭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3 邓辉;略论土家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实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0期

4 戴楚洲;史江洪;;元明清时期澧水流域土家族土司机构考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莫代山;;明代中央政府对土司的儒化与利用——以土家族土司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6 戴楚洲;;浅论湖南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和卫所制度[J];民族论坛;1992年04期

7 湛玉书;李良品;;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教育的类型、特点及影响[J];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8 郑大发;;试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改土归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9 李干;周祉征;;元代鄂西土司制度——兼论土司制度与宋代制度的异同[J];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10 朱圣钟;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储林;;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旭东;;传统文化与现代国家认同之关系:几个概念的辨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杨军;;元代惠水八番土司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4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柏贵喜;;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谭宗艾;杨迎民;;土家族医药——民族医药的瑰宝[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7 黄柏权;;土家族的还傩愿与祭虎[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宋祖红;;儒学对土家族伦理道德的影响[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文生;;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由来、历史及现实[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黎丽;;国家认同——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核心因素[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晓燕;土司称“学”任重道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卢荻秋;国庆盛典让国家认同深入心田[N];桂林日报;2009年

3 成臻铭;湘西是研究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伏自文;民国云南土司制度初探[N];云南政协报;2011年

5 杨庭硕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土司制度终结于辛亥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明星 帅才;土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刘靖林;最后的土司庄园[N];毕节日报;2010年

9 记者 明星 帅才;湘西惊现土司王城,神秘堪比“马丘比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君;当代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4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学;2009年

9 贾霄锋;藏区土司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秦建国;土家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晔;永胜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杨花;明代渝东南地区土司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宝莲;我国蒙古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海晓;明代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郑慧;初中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刘媛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赵洁;明清河湟岷洮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谷穗;酉水土家族“解钱”仪式及其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7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57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