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新旧中国学派之间的李绍明先生——重读《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

发布时间:2018-04-16 21:12

  本文选题:李绍明 + 学科史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摘要】:近期国内学界对于"中国学派"问题有较多讨论。李绍明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中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对学科重建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对于建设"中国学派",李绍明身体力行,发表过不少精辟论述。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实际,一如李绍明数年前所说,仍无学派可言。我们与其抽象地讨论"中国学派",还不如在建构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传统"方面多做工作。
[Abstract]:Recently, there has been mor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Chinese School" in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Li Shaoming belongs to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ology, and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School", Li Shaoming practice, published many incisive exposition.As Li Shaoming said a few years ago, there is still no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anthropology of Chinese ethnology.Instead of discussing the "Chinese school" abstract, we should do more work in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ethnology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国家传统及其创新研究”(12CMZ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及其历史际遇”(11YJC85003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立中;;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2 徐新建;;李绍明与民族学“苏维埃学派”[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3 郑杭生;;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以社会运行学派为例[J];社会学评论;2013年01期

4 彭文斌;斯蒂文·郝瑞;;田野、同行与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访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0期

5 伍婷婷;李绍明;;学术与学会的里程——李绍明先生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6 李绍明;彭文斌;;本土化的中国民族识别——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7 李绍明;彭文斌;;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李绍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座(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8 王建民;;李绍明先生与近期西南人类学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9 王建民;;与社会学结缘的中国人类学——基于20世纪前半期的学科史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张飞;都睿;;“中国创造”:社会学本土化的路径选择[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庞立生;;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杜靖;;林耀华汉人社会研究的开创与传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周大鸣;杨熊端;;大理文化在中国西南研究中的意义[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6 李玉琴;;近三年来西南民族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综述[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7 唐钱华;;近三十年(1980—2010)彝族宗教研究述评——基于彝族原生宗教的视角[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林梅;;2005年以来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9 胡鸿保;左宁;;“民族志”译名的歧见——从几部“中国民族志”教材说起[J];满语研究;2008年02期

10 王学勤;;布特哈八旗研究述略[J];满族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小明;盛义龙;;民族识别与法律认定——(亻革)家认定个案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伍婷婷;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陆继锋;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毕俊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论文选题初探(1980-2009)[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邵庆;大学生在网络生存中的迷失及应对策略[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唐丽娟;从传统到现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波;探析民国社会学本土化中的传统文化线索[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万俐;《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史学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封磊;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边政研究的学术转型[D];兰州大学;2013年

7 杨玲;道与术:民国社区研究传统考察[D];西南大学;2013年

8 黄海纯;台湾原住民族别认定的历史过程[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明;从石崇拜看禹羌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李绍明;;“禹兴西羌”说新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李绍明;评《走出香巴拉——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研究》[J];中国藏学;2001年02期

4 弗朗克·阿瓦莱-佩列雷;乔亚;;从纯洁性的欲望到统一性的要求:面临跨学科研究考验的人类学诸学科[J];第欧根尼;1993年01期

5 李绍明;关于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李锦;李绍明;;约己以让,持之以恒——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翁乃群;山野研究与走出山野——对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反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8 李绍明;三星堆文化与种族民族[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9 李绍明;贵州民族学研究的奠基石——纪念“六山六水”民族调查20周年[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绍明;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哈正利;肖育文;;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写在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召开之际[J];中国民族;2009年09期

2 何星亮;努力使民族学人类学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王建民;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笔谈(续) 民族学学术规范和本土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跃;陈亚楠;;云南省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J];今日民族;2007年07期

5 胡鸿保;张晓红;;李绍明先生对重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6 廖杨;覃卫国;;关于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何星亮;;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8 木仕华;;论李绍明先生的藏彝走廊研究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

9 徐新建;;李绍明与民族学“苏维埃学派”[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10 马林英;;李绍明先生的彝族研究[J];民族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哈正利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姜德顺;新时期人类学民族学译介特点(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记者 李绍明;便民利民[N];云南日报;2011年

4 安徽机电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 钱世荣;中国秘书事业的转型与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本报记者 赵志研;李安宅:现代中国藏学研究的开拓者[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谷家荣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做国际化的民族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刘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学田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周明甫;携起手来,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百年行动”[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卞思梅;论葛维汉的羌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子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赵楠;别样童年[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散旦其其格;科尔沁右翼前旗牧民礼物交换原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毕俊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论文选题初探(1980-2009)[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超;“历史记忆”与“族群边界”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姚瑶;昆仑玉品牌文化建设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6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6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