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家族哭嫁习俗的教育学意蕴
本文选题:哭嫁 + 土家族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哭嫁习俗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凸显出土家族女性智慧。从教育人类学视角来看,"哭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其"关系互动"的过程体现出教育有序化之特色,并在彰显教育自觉性的同时,担负着个体社会化和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功能。"哭嫁"作为非制度化教育形式,对如何实施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等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custom of crying and marrying highlights the wisdom of Tujia women with its unique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cont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crying and marrying" 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order,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shows the consciousness of education. It bears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an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heritance. " As a form of non-institutional education, "crying and marry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现代媒体对母语存留区土家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1106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章;张诗亚;;山歌教育与土家族群经验的成长[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根顺;周晓玉;;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史简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2 李官;张婷婷;;论民族与文化的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刘刚;;乡土课程资源中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开发实践——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民族中小学校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刚;;新疆中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述略[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王国超;;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6 吴玫;;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机制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王毅;倪胜利;;藏族人类起源传说的教育人类学阐释[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8 王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巴战龙;;教育民族志:含义、特点、类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素梅;;简论乡土教材文化功能的运行与个体适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游荔密;高教版与语文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一册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月燕;土楼文化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攀攀;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何佩群;藏族小学英语教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甜;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晶晶;学校场域中苗族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利英;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明;李辉善;;土家族哭嫁的传统意蕴与现代嬗变[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谭志松;;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教育形式及其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姚丹;;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功能探析——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彭继宽;;哭嫁习俗与哭嫁歌[J];民族论坛;1993年02期
5 尹旦萍;;哭泣的新娘:土家族哭嫁的女性意义及当代变迁——基于埃山村的实证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陈力;;土家族古代教育述略[J];民族教育研究;1991年02期
7 彭秀枢;刘文武;;土家族地区土司制度概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刘黎光;;浅谈土家族民间故事中妇女的美德[J];民族论坛;1988年04期
9 彭官章;;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及其协调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1989年04期
10 华纪;;评新近出版的《土家族文学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储林;;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柏贵喜;;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谭宗艾;杨迎民;;土家族医药——民族医药的瑰宝[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4 黄柏权;;土家族的还傩愿与祭虎[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宋祖红;;儒学对土家族伦理道德的影响[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永红;;土家族傩坛中的女性形象[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谢西娇;;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美的交际形象[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柴溪洪;;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兰绍平;;土家族医药文化圈的地域研究[A];2002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2年
10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树君 李平 姚萍;佳市前进国税局廉政教育形式新[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2 林永楷;运用法律维权[N];潮州日报;2007年
3 湘闻 湘纪;创新教育形式 解决突出问题[N];潮州日报;2008年
4 郭晨;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教育课堂[N];战士报;2006年
5 王磊 特约通讯员 袁长立;让士兵在教育中唱主角[N];解放军报;2009年
6 通讯员 方向;创新职工安全教育形式[N];经理日报;2006年
7 王旭邋张勇 特约通讯员 耿广礼;开封军分区改进农村民兵教育形式[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陈柳东 曹建洲;邻水干部勤廉教育形式多[N];广安日报;2011年
9 褚晓亮、魏运亨、姚n\;啥叫寓教于乐?网络游戏比赛学雷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刘红斌、特约通讯员黄呈祥;拓宽教育形式 强化教育效果[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5 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李U,
本文编号:1779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7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