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华北农村彩礼习俗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13:07

  本文选题:彩礼 + 婚姻偿付 ; 参考:《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华北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Abstract]:Bride pric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marriage payment, and its vicissitud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eat change of rural society. After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bride price custom in rural areas of North China has changed qualitatively. The bride price, originally a sign of marriage contract and a balanced means of wealth transfer between generations, has now become a means of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Through this, the children demanded a large family wealth from their parents, driving the price of the bride price skyrocke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nature of bride price is the result of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planning model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change, among which the imbala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H024)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宋丽娜;;从彩礼的层次看农村女性的婚姻自主性[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霞;;民间习俗中的彩礼及其流变[J];民俗研究;2008年03期

4 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5 韩玲;;论当代赣中南农村婚姻习俗中的彩礼和嫁妆[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6 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7 刁统菊;;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熊凤水;;婚姻支付实践变迁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转型——基于安徽南村的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魏国学;熊启泉;谢玲红;;转型期的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4期

10 王跃生;;婚事操办中的代际关系:家庭财产积累与转移——冀东农村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毅;关于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3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朱影;回眸女性小说的兴起[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5 毕红静;蒲新微;;关于吉林省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几点认识——基于养老意愿的对策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徐小霞;;介入与嵌入:社会工作在农村养老中的现实困境和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吴玉玉;;“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家庭”问题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李璇;;是解放还是枷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之学理解释[J];研究生法学;2008年03期

9 刘春萌;;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J];当代经济;2011年18期

10 袁波;;罗马社会转型时期婚姻现象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葛洲;韩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2 朱静辉;;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皖北薛村为个案的考察[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方雪;;新时代城市空巢问题的诱因及应对策略[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4 邓子美;范宁宁;;宗教间的冲突与和谐——中西宗教的一个比较及其成因探讨[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5 徐安琪;;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去传统化?[A];国家治理: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12年

6 张兴宇;;石桥与村落:从物质文化走进民俗空间——以鲁南鲁封桥村为核心个案[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高修娟;;前台与后台:皖北农村“养老-送终”活动中的性别权力景观[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李伟峰;;破解抑或操弄:招赘婚姻对父权制的迷思[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代改珍;;作为权力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十年历程(2002-2012年)为个案[A];中国旅游未来发展——结构转型与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雪晶;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新;城市福利保障性社区老年公寓室内环境无差别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邓莉苹;浅析新形势下彩礼所涉法律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要瑞丽;“以老养老”:一种家庭养老的过渡性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董咏雪;转型社会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洁;婚姻消费与村落社会文化变迁[D];西南大学;2011年

8 章倩;从Goodridge案看马萨诸塞州同性婚姻的司法进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军峰;农村择偶困境下的婚姻支付模式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勒,海淼,嘎·达哇才让;色达牧区的嫁妆和聘礼——川西藏族牧区的人类学专题调查之一[J];中国藏学;1995年02期

2 姜旭朝;蒋贞灿;;农村婚嫁费用、女性人力资本与农村社会保障——一个基于民间金融的分析框架[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3 刘银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10期

4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J];文史博览;2005年12期

5 黄娟;;“彩礼”返还的基础及规则探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鲁婷;陈娟娟;;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J];传承;2009年06期

7 甘品元;;毛南族婚姻行为变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华;;农村婚姻市场中的结构性因素——基于湘南水村“光棍汉”的调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吴重庆;社会变迁与通婚地域的伸缩——莆田孙村“通婚地域”调查[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10 唐利平;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通婚圈研究[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家友;近代华北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小尉;;简评《华北农村的社会问题(1928-1937)》[J];历史教学;2006年03期

3 张在兴;李健美;;民国华北农村婚姻行为中的陋俗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4 朱洪启;;近代华北农村农具、役畜的使用习俗探讨[J];农业考古;2008年01期

5 高初;;华北农村1947-1948[J];中国摄影家;2013年05期

6 饶明奇,祝军;论近现代华北农村饮食的变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池子华;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新探索——《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读后[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张思;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J];中国农史;2003年03期

9 赵颖;;浅析近代华北农村早婚现象普遍的原因[J];沧桑;2008年01期

10 贾滕;;事变俗移: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以近代以来华北农村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沛;;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顾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张玮 译;抗战前华北农村的“勤勉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路侃;乡土小说的新佳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曹新宇;膳房堡历史上的宗姓与村庙:华北农村田野调查手记[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宋毅;艰难的起步[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劳动考察[D];河北大学;2008年

2 袁钰;1895—1936年华北农民与市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苏连强;近代华北农村雇佣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陶明明;华北农村向东三省移民问题(1897-1931)[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7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87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