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清代满洲民族的文化进程与文化涵化的一种范式

发布时间:2018-04-22 14:23

  本文选题:清代 + 满洲民族 ; 参考:《满族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涵化是人类文化变迁的重要方式。在清代满汉民族由于广泛的文化接触而产生的涵化现象中,满族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也使汉族文化受到深刻影响。清代满族对汉文化的学习接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显现出历史的进步性,此举也助推了汉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涵化的作用,满族的一些传统特征和文化创造在文化交融中,也不再作为满族的显性文化而存在,而是融汇在汉族和中华文化中隐性发挥作用,成为民族间共享的文化。清代满族所经历的文化进程和涵化特点,其中显现出了民族群体在文化影响和文化变迁中的某些重要逻辑。
[Abstract]:Accultu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hange human culture. In Qing Dynasty Manchu and Han nationality because of extensive cultural contact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acculturation Manchu national culture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but also the Han culture has been deeply affected. The Manchu's acceptance of Han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showed historical progress in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which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Han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role of acculturation,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reation of Manchu people in the cultural blending, also no longer exist as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Manchu, but fusion in the Han and Chinese culture to play a role in recessive. Become a culture shared among nations. The cultural process and acculturation experienced by Manchu in Qing Dynasty showed some important logic of ethnic groups in cultural influence and cultural chang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
【分类号】:C9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杰;满语对北京语音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关纪新;;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李红雨;;清代北京旗人的休闲生活[J];满族研究;2011年04期

4 关纪新;;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柱梁;;桐城派区域性繁荣现象成因初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杜志明;;内阁“清沿明制”辩证[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王思怀;;于谦之死与景泰年间中央权力的再分配[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4 肖发生;方志远;;明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治理[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5 侯荣川;;王彝“文妖”说与明初文学批评[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6 黄文斌;;再论清代文字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7 王成兰;;清初京师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以王士祯为个案[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杨艳琪;;论清代前期文献传播管理与出版思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韩荣钧;;书院教育对扬州学派的影响[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周楠;;元朝汉化过程浅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徐卫东;;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3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刘小萌;;海内外满汉关系史研究概述[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黎;王维诗歌三家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赵星;乾嘉杂剧形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博;明代辉发部南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叶永翠;梁储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蔓莉;郑善夫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艳平;晚明士人休闲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展;邢s犛朊鞔官琳秸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光卫;论《西游记》的八十一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美花;陈用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菊玲;满族和北京话——论三百年来满汉文化交融[J];文艺争鸣;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宋颖;;从“少数民族过端午”模式看文化的涵化与误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刘洋;;族群互动与文化涵化[J];美与时代(下旬);2013年08期

3 周家瑜;;文化涵化与族群——以“黄佤”族群文化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王军健;付声晖;;一个移民社区的文化变迁、涵化与认同——复兴寨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贾伟,李臣玲;西宁地区藏族涵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宇晓;瑶族的汉式姓氏和字辈制度──瑶汉文化涵化的一个横断面[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4期

7 周建新;王丽萍;;文化守持中的涵化——以桂林旧村回族经济发展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8 李四玉;;论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东巴文化[J];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李娜;;异地扶贫搬迁与移民涵化——以永仁县莲池乡凹泥奔新村移民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本文编号:1787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87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