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饮食民族志——基于浙江丽水某回族餐厅的个案研究
本文选题:饮食人类学 + 民族志 ; 参考:《回族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饮食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饮食世界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证明,在饮食人类学研究中,民族志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丽水一回族餐厅的详细描述,探讨如何将民族志应用于饮食人类学:民族志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是通过多种资料而形成的,传统民族志资料收集方法依然是饮食民族志资料收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Abstract]:Dietary anthropology is a new subject of applied anthropology theory and method to study the world problem of die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ethnography is a good research method in the study of dietary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pply ethnography to food anthropology through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Lishuiyi Hui nationality Restaurant: ethnography's understanding of food culture is formed by a variety of materials. Traditional 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method is still the best and most effective way to collect food ethnography data.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商学院;汕头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3YJC850001)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运飘,孙箫韵;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彭兆荣;肖坤冰;;饮食人类学研究述评[J];世界民族;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立虹;;中华乳品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何宏;;论中国烹饪文化的民族特征[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赵娇;;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绿化树》到《饥饿的山村》[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邹本涛;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5 侯彦喜;梁留科;;北宋时期开封饮食文化繁荣机理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6 刘斯宾;;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理念的成都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孙耀军;孙莉;;特色小吃与旅游——以郑汴洛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赵耀锋;;西海固饮食文化探微[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马若飞;李建威;;管窥唐诗中的消费文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娟;;云南新平花腰傣稻米文化内涵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景明;;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会娥;张磊;;食品科技史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之探析[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C];2005年
5 王素珍;;流动的家乡风味——饮食的记忆和想像[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3 张猷猷;求偶纪—对“李木脑壳”的关系与演化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杨坚;《齐民要术》中农产品加工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理;传媒的双刃[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爽;饮食社交中的人情关系和权力交换[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杜珍珍;从词汇石化现象谈义位的民族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中南;中国文化视野中味觉符号的传播[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瑞;明朝光禄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长庚;B超的隐喻:对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妇幼保健服务的人类学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曾晖;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姝;东北地区冬季民间饮食文化建构的智慧与策略[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坤冰;;帝国、晋商与茶叶——十九世纪中叶前武夷茶叶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叶舒宪;饮食人类学:求解人与文化之谜的新途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马文·哈里斯 ,叶舒宪;圣牛之谜──饮食人类学个案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吴燕和;港式茶餐厅——从全球化的香港饮食文化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谭少薇;港式饮茶与香港人的身份认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展鸿;客家菜馆与社会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徐新建;王明珂;王秋桂;徐杰舜;彭兆荣;邓启耀;;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志扬;饮食、文化传承与流变——一个藏族农村社区的人类学田野调查[J];开放时代;2004年02期
10 瞿明安;中国饮食象征文化的多义性[J];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尼·科莱夫;刘知白;;1944年后保加利亚民族志研究状况[J];国际论坛;1990年01期
2 李一松;民族志及其实验趣向[J];学术探索;2000年01期
3 杨春宇,胡鸿保;局内人中的局外人——体味民族志新作《在自我的阴影下》[J];思想战线;2003年01期
4 康敏;民族志与“我”和“我的叙述”——以刘新《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的谱系》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5 麻国庆;;民族志经验反思[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6 李立;;解读“实验民族志”[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George E.Marcus;钱妤;王文渊;;合作的想象[J];思想战线;2007年04期
8 莫里斯·布洛克;黄宣卫;刘容贵;;认知与民族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鉴;;教育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0 张士闪;;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小军;;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戚晓萍;;论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陈力丹;王晶;;节日仪式传播:共同信仰的维系与嬗变——以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调查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东辉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到海外研究一个“真实的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戈怡;博物馆里的民族志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刘秀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走进人类学的新田野:互联网民族志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孙妙凝;中国人类学民族志写作在探索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刘苏里;《变革》:一个典范文本的产生[N];江淮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妮妮;民族志视域下的校长行为逻辑[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陆橙;浅析民族志方法在深度报道中的运用[D];云南大学;2013年
3 王旭升;电视与西北乡村社会日常生活[D];兰州大学;2009年
4 翟淑平;饭局:共餐的延续[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樊水科;乡村仪式传播与乡民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立;电视·头面人物·博物馆—传播媒介与拢嘎寨的日常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程洁;论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理论及其在我国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现状和启示意义[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瑶;电视与屯堡社会[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2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6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