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人类学文化固守理论的初步建构
本文选题:文化固守 + 分类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文化固守是一个相对于文化变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学术概念。文化固守的实现主要集中表现在文化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四个方面。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文化固守体现出客观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特征。对文化固守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Abstract]:Cultural adherence is a new academic concept relative to cultural change.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adhere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aspects: material level, spiritual level,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behavioral level. As a cultural form or cultural phenomenon, cultural persistenc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ity, dynamics and relativity. It is not only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but also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culture firmly.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武陵地区散杂居民族的生态适应与文化传承研究”(2013YBMK146)
【分类号】:C9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柏权;从民族文化资源之争引发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希辉;;重庆彭水“象鼻塞碑”考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3期
3 杨洪林;姚伟钧;;乡村文化精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4 杨文炯;;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J];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王希辉;田万振;;承传与遗忘——湖北苗族移民特征的文化人类学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王希辉;;重庆蒙古族来源及其社会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平;;羌族文化与羌族性格的双重展示——《羌族释比文化研究》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7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红军;;佤族传统民俗中的互惠及其社会功能初探[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周艳;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辽宁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薛丽娥;;多元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4 黄柏权;;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贺飞;;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中的精英能动性及其局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锡诚;;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杨志玖;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J];回族研究;1992年04期
8 谭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克服“反公地悲剧”[J];江汉论坛;2010年09期
9 万闻华;方长春;;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J];江海学刊;2008年01期
10 余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米根孝;[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雪;;民族过程——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2 余吉玲;;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6期
3 杨昌儒;;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龚锐;金燕;;当代西藏珞巴族社会文化变迁调查——以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珞巴村五位村民为个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艾丽曼;;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6 吴德明;;为小民族的繁荣发展助一臂之力——读《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7 余吉玲;;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中的文化变迁[J];黑龙江史志;2009年24期
8 李晓斌;周真刚;;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与文化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覃德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考[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李膺,高永久;对回族文化变迁的理解与认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锦洲;赵靖芳;;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反思[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文鸿;;论行政问责制的价值取向与现实选择[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琼;;服务型地方政府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价值取向[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许良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蒋军成;;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玉芳;;和谐社会下的中国政府行政能力的新理解[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柳成焱;;论政府行为价值取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慧琼;;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对政策制定的影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省珠海市工商局香洲分局 王时泽;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基本特征[N];中国工商报;2003年
2 徐健 张日元;浅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特征[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贾永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N];济宁日报;2005年
4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委 罗川山;构建新型政务文化[N];中国人事报;2008年
5 记者王鹏权;金融危机拷问政府责任与价值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唐红丽;“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杨解君;坚持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N];法制日报;2004年
8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任平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四个价值取向[N];检察日报;2009年
9 吴科政;市场经济下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本报评论员;群众满意是价值取向[N];沈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陈文祥;新疆东乡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钟梅燕;当代裕固族族际通婚及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5 安定明;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侯凤英;价值哲学视域的政绩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陆风雷;中国老年保障制度研究: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与制度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马雁军;政府绩效定量评估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琴;那音克乡蒙古族文化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汪俊;从游牧到农耕:哈萨克族生计方式选择和文化适应[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智;政府绩效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珊;论价值取向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曾莉;论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D];东南大学;2004年
8 吴灵芝;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钟海;政府绩效评估之有效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宋霞;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7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