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生存理性:一位苗族妇女的个人生活史
本文选题:生存理性 + 社会变迁 ; 参考:《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本文聚焦一位从越南嫁到中国的苗族妇女的生活经历。在当代社会遽变中,当遭遇父亲早亡、跨境关系断裂、女儿病故、丈夫突逝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时,她先后理性地通过跨境边贸、认干亲、改嫁、父系关系调适及超自然世界构建等方式,来实现生存安全的最大化。推动其系列行动的生存理性,是一种以个体经济理性与群体道义理性为基本框架,以生存安全的最大化为行动的核心目标,同时密切考量社会规则与伦理道德,具有动态性与多样性特点的实践理性。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a Miao woman who married to China from Vietnam. During the sudden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hen she encountered a series of major crisis events, such as the premature death of her father, the breakage of cross-border relations, the death of her daughter and the sudden death of her husband, she successively rationally passed through cross-border trade to identify her relatives and remarry. Patrilineal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and supernatural world construction to maximize survival security. Promoting the survival rationality of its series of actions is a kind of core goal of taking individual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group moral rationality as the basic frame, taking the maximization of survival security as the action's core goal, at the same time, closely considering the social rules and ethics. Practical rationality with dynamic and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人口跨境流动研究”(项目编号:13JJD850007) 云南大学“211工程”四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滇越边境苗族社会结构构建与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C91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琳心,赵建国;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J];东南亚;1984年03期
2 郭于华;“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 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J];读书;2002年05期
3 郑宇;曾静;;跨国民族流动与国家认同构建——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箐脚村苗族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华;孙海波;;农户家庭消费行为的多视角分析[J];西部论坛;2010年03期
2 王思琦;;在村庄与国家之间:论施坚雅中国传统市场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3 张鼎如;邓小平的农民观探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陈辉;;“过密化”背景下华北小农的行动逻辑[J];古今农业;2007年01期
5 王金元;;东南亚苗学中“苗人”的“民族与族群”问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郭净;国外苗族人口及其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7 谭厚锋;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8 何平;苗族向东南亚迁徙简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9 于海涛;;试论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特点[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冯耀云;;斯科特农民抗争理论的国内研究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曾凡斌;;中国公民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案例、特点与影响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中国公民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案例、特点与影响分析[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4 李金铮;;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保宁;气候、市场与国家:山东耕作制度变迁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石茂明;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徐秀丽;面向穷人的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陈益元;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D];复旦大学;2004年
6 吴凡;秩序空间中的仪式性乐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李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肖倩;制度再生产:中国农民的分家实践[D];上海大学;2006年
9 张仕平;乡村场域变迁中的农民外出就业[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郭明艳;农民就业行动中的行为逻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丽;“村落共同体”的实践逻辑与居民的非对抗性抵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静;被征地农民“种房子”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雷韵;边民生活中的国家权力[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郭利琴;社会转型中的农民行动逻辑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马丽;建国以来焉耆回族农民经济行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李健强;发展的实践与隐藏的文本[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丹;村级公共品筹资中农户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谷禾;谭庆莉;;近代中国西南国界线变迁与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2 李忠;石文典;;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郑宇;杨红巧;;跨国婚姻关系与边疆民族社会变迁——以中越边境红岩寨苗族为例[J];学术探索;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鑫;;实现良性的社会变迁与发展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岳天明;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制约因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曹云华;;印尼山口洋的客家人——海外客家人的社会变迁之一[J];八桂侨刊;2014年01期
4 储冬爱;;社会变迁中的节庆、信仰与族群传统重构——以广州珠村端午“扒龙舟”习俗为个案[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5 高应达;;黔中大族在社会动荡中的应对与调适[J];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区锦联;罗文雄;;作为结果与策略的酗酒——一个黎族村落的个案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03期
7 白图雅;阿思根;;蒙古游牧社会变迁与“蒙古族村落群”成因关系追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盘金祥;部分瑶族社会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J];今日民族;1998年07期
9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恩克那生;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新牧区建设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3 刘建琳;富民县芭蕉箐苗族生活方式变迁的动因解析[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7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