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人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姻亲纽带、通婚网络与宗教信仰——以冀中地区的天主教群体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7 04:42

  本文选题:姻亲纽带 + 乡村天主教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姻亲纽带与通婚网络是社会学、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领域的重要论题,不少学者从市场圈和地域因素等角度对其展开探讨。近年来,沿着文化及信仰要素的分析进路,关注中国乡村宗教的研究者也注意到姻亲纽带构建与宗教信仰维系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对冀中若干天主教群体的田野研究为基础,探讨和反思了市场、地域和信仰因素对乡村天主教姻亲纽带的影响,指出:市场性、地域性因素可以解释华北普通村民的通婚状况,但不适用于当地天主教群体;乡村天主教表现出以"内婚制"为依托的凝聚模式,信徒在总人群中的较低比例不会削弱其教内通婚取向;天主教徒姻亲纽带包含有世俗性和宗教性双重属性,显现出影响当地天主教维系和发展的"双刃剑"效应。
[Abstract]:Marriage ties and intermarriage networks are important topics in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rural research. 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m from the angle of market circle and regional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along the path of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belief elements, researchers who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rural religion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iage kinship construct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field study of several Catholic groups in Jizhong,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reflects on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geographical and belief factors on the ties of Catholic in-laws in rural areas. Regional factors can explain the intermarriage situation of ordinary villagers in North China, but it is not applicable to local Catholic groups, and rural Catholicism shows a cohesive pattern based on "internal marriage". The lower proportion of believers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will not weaken their intermarriage orientation; Catholic marriage ties contain both secular and religious attributes, showing a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that affects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atholicism.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文化自觉与社会学本土化研究”(ZZszf1300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重庆;社会变迁与通婚地域的伸缩——莆田孙村“通婚地域”调查[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2 霍宏伟;我国北方一个农庄的婚姻圈研究——对山东省济阳县江店乡贾寨村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2年12期

3 伍娟;陈昌文;;“嫁主里面的人”——乡村基督徒姻亲结合的宗教社会学观[J];宗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4 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仰和芝;刘小干;谢贵春;叶国平;张颢;;农村未婚女性外出打工与通婚地域圈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安徽C村未婚打工女性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4 仰和芝;;农村打工女性跨地区婚姻稳定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5 罗雅丽;张常新;;县域村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金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张伟;明亮;;川西茶馆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李天霞;;新农村建设中家族因素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8 李春会;;论交通体系与市镇经济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吴羽;一个典型屯堡村落的历史与宗族——九溪村个案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10 郑宪强;何佰洲;;试论农村住宅投资与农居地整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德文;;婚姻形式与村庄性质——转型期乡村婚姻形式的一项考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文超;;外来新娘自身文化的解构与重构[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宇环;;农宅空间布局与建造技术变化初探及其解释——以川东和赣中地区两个案例展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能;武廷海;林文棋;;农村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配置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范长风;;乡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星团结构——关于西北跨族群青苗会的人类学观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欧小珍;边村经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胡静;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变革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斌;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王铭铭;空间阐释的人文精神[J];读书;1997年05期

3 刘小京;现代族谱中妇女地位的变化——以浙南C县为个案[J];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04期

4 吴碧君;陈昌文;;“成长为宗教徒”——论藏族儿童宗教信仰社会化的模式与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5 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6 钱杭;;关于宗法制度形成的条件问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1期

7 钱杭,谢维扬;宗族问题:当代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视角[J];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8 刘小京;略析当代浙南宗族械斗[J];社会学研究;1993年05期

9 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4年06期

10 杨善华;家族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1989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89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